“没想到在课堂上竟然见到了‘航天英雄’翟志刚老师。”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中学学生杨宜涵兴奋地说。一年来,在北京市平谷区的“近光讲堂”上,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走进郊区,为平谷学子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让学生面对面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自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平谷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将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助力平谷教育高质量发展。
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近光讲堂”是平谷区举全区之力办好教育的一次探索。“‘近光讲堂’是平谷区打造的‘大思政课’品牌,通过‘现场授课+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全区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群体授课。”平谷区教委主任王宇说。
平谷位于北京东部远郊区。自“十四五”以来,区域谋划了“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新时代经济产业发展三大路径,简称“高、大、尚”发展路径。自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平谷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打造与“高、大、尚”平谷建设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一个地区要想实现全面的、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其根本就在于教育。我们要真正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平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翻身仗。”3年前,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在平谷中学调研时就表达了区委、区政府办好教育的鲜明态度。
认识提升后,全区教育工作局面为之一变。为改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平谷连续引进北大附中原校长王铮、育英学校原校长于会祥等优秀人才到平谷就职。同时,积极争取与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育英学校、北京十一学校等多所市区优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全力推进国农港学校、农业中关村学校小学部建设,高起点办好新学校。
身边教育环境的变化让平谷中学教师符东艳深有感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研培训至关重要,学校与北京十一学校开展战略合作后,教师们有了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全域协同提升教育质量
这个暑假,平谷区联动全区资源创新开展“万名学生看平谷”暑期实践活动,为全区48所中小学近3万名学生提供博士农场、京平物流综合枢纽中心等33个特色实践基地,设计了44条活动路线,全面覆盖“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三大路径,多层次引导学生感知家乡变化。
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教育供给的背后,是平谷区跨部门协同、家校社携手的整体动员机制。一年来,这个机制正从校外向校内延伸。王宇说,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平谷区集合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打造区域特色“六堂课”。
“我们的‘六堂课’在对标德智体美劳5个维度的同时,添加了法治教育,包括以‘近光讲堂’为引领的‘大思政课’、以小提琴和书法教育为引领的美育课、以‘人工智能+教育’为引领的创新课、以阳光·乐跑‘5公里计划’为引领的体育课、以劳动教育为引领的社会实践课和以阳光学校为引领的法治教育课。这‘六堂课’源自我们对全区反响较好的优质资源进行提炼整合,希望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王宇说。
“以奔跑之力重塑教育之魂,以全民之志共筑强健之城!”在今年的平谷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带领区政府班子成员集体宣誓,表达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
区域教育发展新生态逐步成型
一年来,一系列创新举措逐一落地,平谷学生取得了多项亮眼成绩:开办“近光讲堂”49期,面向河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直播授课,累计观看人数140余万人次;小学三年级普及小提琴课,书法教育全学段普及;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普测成绩优良率位居北京市第二名;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30名学生获得全国性奖项;2025年平谷区中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多项核心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目前,平谷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大批高学历教师前来任教。今年上半年,平谷区共招聘教师9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0人,占比21%。农业中关村学校共引进海外留学生教师9人,16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平谷区委副书记葛海斌介绍。
葛海斌说,坚持把高质量教育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导任务落实,平谷区将充分发挥全区优势资源,打破空间、领域边界,聚焦思政引领、产教融合、数字赋能等,增投入补短板、创优绩提质量,持续探索高质量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多可能路径。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9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