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认识一个人就像掷骰子,突然幸运就砸中了你,然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就认识了很多人,他们护你一路的颠簸,守你一生的周全。
很多年前,我在鲁迅路的老百姓特价书店淘书。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在白纸上乱写,像苍蝇绕着垃圾桶打转,我的文字基本都被我扔进了废纸篓。一位姓潘的摄影师用他宽厚的心照见了我的彷徨,引荐我认识了朱振国老师,当时是市作协主席、《野草》总主编。
初见朱老师,是在城市广场附近的一座小楼里,阳光使那间不大的办公室显得敞亮而通透,朱老师的声音穿过阳光和灰尘至今仍流淌在我耳边。后来我常常去找朱老师,每次都会带上文章。他花了很多心力看,和我讨论大的布局,也为一个字推敲半天,甚至付出很多时间斟酌修改。他给我发了小说头条,使我至今难忘并感惭愧。他退休后在一家公司担任文化顾问,我还常常去他那里,听他谈文学、谈世道人心,他说到激动处就站起来,瘦高的身子仿佛能顶破天花板。后来我遇到了很多人,没说上几句,就知道彼此都是朱老师带出来的。我的第一本书请朱老师写序,他不吝溢美,一语中的,使我提笔之时,常常警醒。
朱老师退休后,特别正经地带起了学生。他把自己的一套房子献出来作为绍兴市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限招20人,不收费用,请本地作家授课,我也有幸受邀上课。20个眼睛发亮、思绪飞扬的学生齐聚一堂,坐在高出地面几十米的教室里,真有云端漫步的浪漫之感,亦有心事拿云的逸兴遄飞。朱老师是总导师,像对待当年的我一样,为每个学生的文章详批细改,自己出钱替他们编印作品集。后受疫情影响而停止,但我仍从朱老师那里听到学生的消息,他一直关注并和他们保持联系,为绍兴文学的未来做着铺路石的琐碎事务。
去年年底我去看朱老师,依然是瘦高的身材,依然是浓烈的谈兴,我们站在小区门口,在绿荫的阴凉下谈了一个钟点。无论何时何地,朱老师都把文学供奉在心底,又像对待家人一样时时问候。临走时,他告诉我疫情防控三年间他写了一本《绍兴方言》。想想这三年,我忙于生病,又疲于应付工作,似乎写过一些文字,但它们都像颗颗分离的星,聚不成一片灿烂而深沉的夜空。
捧着朱老师素纸黑字的介绍信,我认识了章玉安老师。也是很小的办公室,到处堆满书籍报刊,章老师埋在书堆里,清瘦的身子兀然挺立,端着老花镜在文字的海里寻寻觅觅,听到响动,他从文字里抬起头来,好像猫头鹰还停留在夜晚的世界里。后来我常常看到这个镜头,它是章老师的生活画像,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像一直埋在书堆里。
章老师留给我的画像不止于此。他组织过几次笔会,一次去横店,我终于和他并排走在一起,他像一棵行走的树,瘦削、安静,面上总带温文的笑。在横店影视城的戏台道具里穿过,我记得他的表情和身姿,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显得超然又蔼然,像一只临水的白鹤。这次笔会还是章老师替我争取的,校长不许,他就直接打电话过来当场拍板。我想象不出他怼校长的气势,我只能从校长的表情里间接体会。
还有一次去东山,我们坐在宽敞的会议室里谈诗论文,大玻璃窗外就是东山湖,平静如佛,阔大如天,我仿佛在东山里洗了个澡,豪气如剑魂魄如虹,带起了篝火晚会的气氛。与会的人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章老师就在我旁边,他的手很软很暖,可以称得上是柔若无骨,那样的一双手却握起了笔杆,喷射出了炽热如焰、坚硬如石的文字。章老师曾以诗歌《假如他还活着——为纪念鲁迅而作》(1980年《人民日报》)的刚直犀利而扬名文坛,他有感于人间存在的人情失衡的种种情状,写了一组“亲情系列”散文。望着篝火边影影绰绰的人们,望着头顶辽远深邃的夜空,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界多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把所有的东西放进去,最终熔铸出一个浑然神妙的意境。笔会不久,章老师牵头编辑教师文集,我也有幸入选,厚厚的几大本,是讲台之上、星光之下的旁逸斜出、天真烂漫。
几年前章老师离开了,当我接到消息时,他已化为一阵清风飞走了。我又想起第一次看到他的情景,他端着眼镜在文字的大海里觅渡。也是在这时候,我才知道早年他曾是一中的老师,后来被调走了,负责编辑《绍兴教育报》,后来变成了《绍兴教育》杂志,后来有了《教师文萃》,他从未离开过杏坛。我在迷茫和惆怅中写下《君子如玉》,他是一竿竹,竹叶疏落,飘飘洒洒,他是一枝梅,梅开寒冬,安安静静,他是一方玉,绿意盎然,温润通透,许给我们一个永远的春天,春天里有无数的心愿将要出发。
朱老师后来做过文学导师,章老师从前曾是语文老师,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不曾许诺给我浩浩长江、滚滚波涛,但他们赐予我永不涸竭的源头活水,那里有他们一生的信仰,有他们开悟的智慧,有他们洒向人间的爱和灵感。我饮啜这启蒙的清泉,身体和灵魂因此茁壮和丰厚起来。当他们坚守一生的事业落下帷幕时,他们选择切换赛道,给予衰老以新鲜的面目,赋予寂寞以充实的血肉,启青年于迷途苍茫,爱人类于世间水火。而当我想起他们时,头脑清明,心灵充盈,感觉自己又活了一次。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6日 第0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