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园的“美”,从不以成人的精致标准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可感、可玩、可创造”为核心。它藏在孩子触摸新芽的指尖、发现光影的眼里,存在于让童真自在绽放的教育场景中。
校园的外在美,需要用儿童的视角来构建。我们在角落开辟“一米菜园”,让孩子们亲手种下植物种子,观察破土而出的生命奇迹;走廊墙面展示孩子们的涂鸦,每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旁都配有孩子讲述的“画里故事”;洗手池边摆放着他们捡来的鹅卵石,画上笑脸成为亲密的“洗手小伙伴”。各班还设置低结构材料区,用奶粉罐、松果等材料搭建“小城堡”,让孩子能够随时调整创作。这样的外在美没有标准答案,却让孩子走进幼儿园就像回到自己的小天地,这份归属感正是幼儿园独有的美学底色。
校园的内在美,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个细节。美育从不是单独的美术课或音乐课,它存在于早餐时引导孩子发现“玉米的格子外套”“胡萝卜的橘色条纹”;体现在户外游戏中玩“影子游戏”时,阳光把身体变成小狗、大树,孩子们惊叹光影的变幻无穷;渗透在生活自理环节中,将小被子叠成“小面包”,在“谁的面包更圆”的互动中体会秩序之美。即便在同伴不小心碰倒积木时,引导孩子说“没关系,我们一起重新搭”,也是在传递包容之美。这些细微互动,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孩子理解:美,就在日常生活中。
建设美丽幼儿园,关键在于把发现美、创造美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开展“家庭美育小达人”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用废旧材料共同创作。当孩子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蝴蝶”,眼中闪烁着的光让我明白:幼儿园的美,在于是否给予孩子“成为美的主人”的机会。教师要做的不是“打造美”,而是陪伴孩子寻找美,细心呵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
(作者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30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