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秋意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周耿 来源:中国教育报

  立秋多日,长沙依旧闷热。我有时抱怨,都立秋了,还这么热!母亲从旁解释,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呢”。

  夏去秋来,其间变化如果多放些日子,感觉还是有的。偶尔一次晚上睡觉忘开空调,等到第二天醒来发现时,心里一动,秋来了。

  南方秋天的凉爽是不稳定的。在我的印象中,长沙的秋天直到11月份,还有特别热的时候。只不过那种热,越来越像夏天老去的余威,不像初夏——虽不那么热,却是气势汹汹的开始。

  现代交通发达,几小时就可以远行千里,从长沙到北京,从亚热带到温带,气候反差很大。南方多树,到了秋天,满眼都是秋的颜色,除了金黄,还有四季常青、深浅不一的绿色,层次非常丰富。

  长沙的秋很长,如果遇上暖冬,清晨的寒意不是很重,卷曲的梧桐叶落了一地,让人误以为还是秋天。北京的秋很短,秋天刚来的时候就让人珍惜。碧蓝的天,斑驳的树影,昼夜温差很大,晚上睡得舒服,风扇好像刚拿出来没用多久就又要收起来了。

  院子里的南瓜和后面移植的丝瓜爬满了空地,野草茂密,无插脚之处。生命的力量只是被我们掩盖了,它们从来没有向我们屈服过。

  看着一院子野草,我却没有要除去它们的意思。北方冬天最让人难受的是很少见到绿色: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葡萄架只剩下枝干,月季也是。地上的薄荷、所有的野草都了无踪迹。北方的冬天分外落寞,需要人格外旷达。

  母亲倒是觉得应该把草清理干净,她说怕有蛇。母亲的担心也有道理,但一想到不久之后的寒冬,我就没了除草的愿望。相反,我担心自己耐不住久坐的疲乏,随手把野草除掉了。我只允许自己把路上和路两侧的野草清理干净,其他的任其野蛮生长。我的私念却是要在秋的寥落、冬的枯槁里保留一点儿春的繁华,贪恋庭前草长的生意。如若真得“我境”,看得“秋不是寥落,冬不是枯槁”,除或者不除,就全看方便了。

  美国汉学家艾恺称梁漱溟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这样的儒家是我喜欢的,他把秋意讲得感人、讲得美,每次读,我都有很深的共感。

  梁漱溟说:“秋天恰是一年发舒的气往回收,最能启人反省人生,而富感动的时候。”四时一气流行,经了夏的“盛大”、炎热,天气凉爽下来,体感是不一样的。身影响心,不妨把“发舒的气往回收”,看看书、看看草,反省反省人生。即便小孩,平日里四处奔跑,也有发呆的时候、安静的时候,那也许就是他“收”的时候。

  把“气往回收”,却不可停于“感慨”,还是为了“收拾收拾往前走”,秋冬过去是春夏,又是“活泼”“盛大”的时候。“往前走”是要“气”的。最近常听人说,说话耗气。说得也是,话里有情绪,情绪最累人,有时还伤人伤己。话里有思虑,有关利益计较的话不仅动脑,还动心。但很多时候,逼得人不得不说,不得不计较,这就是生存,生存本是耗气的。

  生命也是。生命最初元气满满,小孩要满世界跑,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开心了,自歌自唱、自舞自蹈;累了,往椅子上一靠,几秒钟就睡了。如果哪天孩子不喊不叫、不蹦不跳,那你倒是该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

  生命的气原本是需要去“耗”的,或者不管你耗不耗,它终将耗散掉。之所以觉得耗气,兴许是气不够,耗气方式不对。你看小孩,一个白天从不停歇,也不觉得耗气。你要是憋着他,不让他耗气,他倒是会不高兴,会憋出病。

  在老子看来,人心最好还是“复归于婴儿”。孩子之所以元气四溢,是他没那么多思虑计较,是“不动心”。刚还在哭,给一颗糖,马上咧开嘴笑,吃糖的时候睫毛上还挂着泪珠。

  如果内心清静,说出来的话自然是心里的话、清静的话,话说出来不仅让人欢喜,也让自己欢喜,说的时候心里滋生着力量,也能给人力量。

  管子说:“敬发其充,是谓内得。”气要“发”,但要“敬发”,就不觉得耗气了。这里的“敬”不同于一般礼仪层面之敬他人,更侧重对自己的“敬”,这便有了虚静的意思。

  秋之所以给人“感慨”,“最能启人反省人生”,也是“秋意渐深”“身感凉薄”,对一般人而言,更易摆脱外界的影响,清静下来吧。内心清静,让人豁达而有力量。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文化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0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