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八年级学生胡乐乐的房间里,AI闹钟轻柔地唤醒他;放学后,王小年用DeepSeek梳理当天的学习薄弱点,班主任则可以在智学网后台看到他的学习数据——这一幕日常,正是北京市京源学校以AI为纽带,串联起家庭与学校,构建家校社合力育人生态的生动缩影。
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AI工具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成为家庭教育的“好帮手”。但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的焦虑:孩子依赖AI搜题怎么办?屏幕沉迷影响作息如何破解?京源学校以AI为桥梁,探索出一条家校协同、助力学生成长的新路径。
正确引导:AI助力自主成长
“AI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成为学习的‘加速器’,用不好则可能让思维‘偷懒’。”京源学校2023级4班开展了以“AI时代,解锁我的自律芯片”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
班会上,老师展示了一组调查数据:79.17%的学生使用AI进行学习辅助,但 91.67%的学生也会用AI进行娱乐消遣;54.17%的学生承认偶尔会过度使用AI,难以控制时长。“我有时用ChatGPT解物理题,可考试时遇到类似题目还是不会。”“刷短视频时,AI绘画小程序总自动跳转,不知不觉就浪费了半小时。”学生们的分享,道出了使用AI时的真实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探索出AI的正确“打开方式”:制订“AI使用规则表”,明确哪些学习场景适合用AI——语文创意写作不适合用AI,作文素材推荐可用AI;设置“时间小卫士”,用手机系统或AI工具限定每日AI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组建“学习小队”,同学间相互监督AI使用情况,发现滥用时及时提醒。学生们通过自查AI使用情况,深刻认识到合理使用AI的重要性。最终由学生自主制订个性化时间表,自查AI使用情况,并制订具体到AI使用时长和使用需求的方案。
学校教师设计组织的“智脑PK赛”,让学生对AI解题与自主解题的结果进行对比,亲身感受独立思考的价值;老师通过记录时长,引导学生感受动脑处理难题时,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解题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欣喜,也体验到动脑思考的魅力,更让他们在与AI的互动中,学会了如何在AI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凝聚合力:AI促进家校联动
“敲开一扇门,温暖一家人。”这是京源学校一直以来的家访理念。
在对陈同学的家访中,老师了解到他在假期每天锻炼4小时,便建议家长结合AI运动APP,帮孩子制订更科学的锻炼计划;得知王同学喜欢数学,老师推荐她使用AI数学思维训练工具,拓展解题思路。这些个性化的建议,让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也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用心。
除了家访,学校教师还通过“家校共建活动”凝聚育人合力。寒假期间,“AI家年华・假期小管家”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学生用AI制订假期计划,每日上传学习照片、作息表,家长则在班级群分享陪伴心得;学校定期通过AI系统汇总学生假期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家庭及时提供帮助。
生物学教师结合青春期、人体健康等知识积极联动社区资源,让AI赋能延伸至社会育人环节。学生们利用AI收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制作宣传海报、录制讲解视频,走进七星园北社区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社区则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将通过AI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种家校社联动的模式,让育人不再局限于校园与家庭,而是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支持网络。
携手同行:AI成为育人“桥梁”
“2025年,我希望学习成绩能提升,能合理使用AI帮自己进步,也希望爸爸妈妈少一些焦虑,我们一起加油!”在学生们的新年愿望里,AI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成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伙伴”。
从AI助力精准教学,到家校协同培养自律能力,从家庭教育智慧升级,到社区实践拓展视野,京源学校以AI为纽带,将家校社的力量紧密联结,构建起一个充满温度与智慧的育人生态。在这里,AI不是“主角”,而是“桥梁”——它连接起家长的期待与教师的责任,连接起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关怀。学校的老师说:“我们拥抱AI,更拥抱彼此。当家校携手,当科技赋能,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自信前行,绽放光芒。”
(作者单位:北京市京源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3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