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以下称“新标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于202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将用于指导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环境改善,在护佑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其中,教室采光照明是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关键环节。在教室里,靠窗区域与后排亮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灯具存在频闪等隐性问题,导致学生“看黑板刺眼”“阴天写字费劲”“看视频(白板)眼睛疲劳”等情况时有发生。“新标准”新增了采光均匀度、视网膜蓝光危害限值等关键指标,精准直击这些现实痛点。以采光均匀度要求为例,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标准只重平均照度、忽视区域差异的弊端,确保教室每个角落都能获得均衡光线,这与我们在办学实践中追求的“无差别照明体验”高度契合。
从专业视角审视,此次修订体现了“科学精准、与时俱进”的编制理念。“新标准”增加的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玻璃颜色透射指数等指标,填补了以往标准的空白,使采光照明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例如,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的明确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光照差异,既保障了教室对自然光照的需求,又为学校校舍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新标准”删除了三基色荧光灯等具体技术要求,为LED护眼灯等新技术的应用留出空间,这种“松绑技术、强化效果”的修订思路,既符合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律,也为学校照明设施升级提供了更多选择。
对教育教学场景的深度适配是“新标准”的重要特色。“新标准”不仅优化了采光方向、眩光控制等传统指标,更针对现代教学需求新增了书写板照明灯具控制装置等要求。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书写板反光、灯光调节不便等问题影响教学效率,而“新标准”要求的书写板专用照明控制装置,可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亮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对照明色温和显色指数的修订,兼顾了学生视觉舒适度与学习效率——适宜的色温能够让学生保持清醒的思维状态,高显色指数则能还原教材图片的真实色彩,这些细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标准”的发布为学校办学条件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各地各校应全面推进“新标准”的落实:一是开展全面排查,对照“新标准”逐间教室检测采光照明设施,建立问题清单;二是实施精准改造,优先重点解决采光均匀度、灯具频闪等核心问题;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采光照明维护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定期开展检测与纠正。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编制配套指南,推动标准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教室采光照明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孩子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提升。“新标准”以科学标准筑牢健康防线,以细节优化适配教学需求,为学校开展环境建设提供了指引。相信随着“新标准”的全面实施,更多学校将实现“阳光满室、灯光适宜”的办学环境,让每一位学子在健康光线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7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