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周立强 陈烨妮)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到了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四冲小学的午餐时间,热乎乎的饭菜被端上餐桌。近日,随着桂林市最后一所农村学校完成“冷改热”改造,全市174所农村学校、1.41万名学生彻底告别“牛奶+面包”的冷餐模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实现热餐供应全覆盖。
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以来,桂林市锚定“让孩子吃上安全、营养、热乎午餐”目标,截至今年9月,全市989所学校、29.55万名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热餐率已达95.23%。但剩余174所学校(占比4.77%)、1.41万名学生因分布在灵川、阳朔等7县区的偏远地区,受场地、资金等限制,仍依赖冷餐供应。
为了让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午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桂林市教育局开展“冷改热”集中攻坚,通过“一县一案、一校一策”精准破题:对21所无食堂学校新建标准化食堂,配备蒸饭车、消毒柜;为43所设施老旧学校改造伙房,完善消防与排水系统;23个偏远教学点依托中心校“集中制餐、恒温配送”……改造后,当地相关学校师生家长对营养餐工作的满意度从94.62%跃升至98.97%,家长主动参与供餐监督的队伍逐渐壮大,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更加规范了。
“从‘冷牛奶’到‘热饭菜’,变的是餐食温度,不变的是为民初心。”桂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桂林将持续巩固“冷改热”成果,让辖区内的每一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都能吃上安全、营养、热乎的午餐,用民生“小餐桌”托起孩子成长“大幸福”。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2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