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金课”要以师生深刻共识,形成培养具有卓越才识时代新人的合力
近期,关于大学公共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上、盼着上、真正从中得到教益?”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和讨论。
大学公共课程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地位,要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更大价值。党和国家颁布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等,对各种各类大学公共课程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我们开好上好学好大学公共课的政策指南。
建设更多公共“金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性和创造性。公共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培养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同时,公共课程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和学习接受特点,重点关注科学技术变革引发的习得方式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获得感。
公共“金课”要以教师扎实学识,保障学生获得丰富知识。“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公共课程要实现开设的初衷,首先要做到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持续不断深化其内涵建设,坚持以真理力量感召学生、以扎实学识吸引学生、以深厚功底赢得学生,通过基础的、通识的、规范的、丰富的知识体系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并融入到未来的创新创造筑基打底。
公共“金课”要以教师开阔见识,促进学生拓展社会认识。公共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层次健全的公共课,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提升社会认知力和适应力。一要有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在授课中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横纵向比较,把课程内容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二要能把握时代前沿、实践前沿,坚持“四个面向”,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把公共课程的实践性综合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用学到的理论解释现实社会问题。
公共“金课”要以师生深刻共识,形成培养具有卓越才识时代新人的合力。推动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打造一批批公共“金课”,要不断增强公共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输入性与启发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协调统一上下足功夫,把教师引领性和学生主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实效评价等环节凝聚共识,进一步形成公共课与专业课协同培养具有卓越才识时代新人的合力。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4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