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城县以“市招县用”用人模式为抓手,推动县级编制与市级师资双向贯通,让市级名师“带着编制”扎根县中。
破编制壁垒,师资“双向循环”
为破解县域高中“优秀教师留不住、优质生源被掐尖”的发展困境,2021年,柳城县创新探索“市招县用”用人模式,即从柳城县的县级编制中划出10个编制给柳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柳州高中”),由该校负责招聘并派遣教师到柳城中学任教。打通市、县教师编制体制壁垒,构建起“市级招聘、县级使用、下沉教学”的师资供给新路径。
“这一模式让我县的教师流动实现了从‘单向流失’到‘双向循环’的质变,带动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柳城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4年来,柳州高中持续选派40名骨干教师驻柳城中学任教,他们不仅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还在教研组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柳城中学累计选派教师200余人次赴柳州高中交流学习,另选派36名教师到柳州高中跟岗学习。跟岗教师通过参与柳州高中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环节,深入体验优质学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并将先进经验带回柳城中学,实现“一人跟岗、全组受益”的辐射效应。
与2021年相比,柳城中学教师获自治区级荣誉实现“零的突破”,获市级以上荣誉数量大幅增长,40余名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
拆校际围墙,教研“提质增效”
“我们基于柳城中学实际学情,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备考策略研讨,共同构建符合本地特点的一本临界生培养模式。”柳州高中派驻柳城中学首任校长王伟华介绍,两校统筹高考复习节奏与教学内容,实现备考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科学、协调的一体化备考体系。
柳城中学与柳州高中以教育共同体建设为基础,推动两校教研体系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三个同步”机制——教学同步、备考同步、教研同步。
常态化开展的师徒结对、学科联合教研、跨校集体备课、名师示范课等活动,让“共研共进、互学互鉴”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在此机制推动下,柳城中学英语学科成功获评“柳州市学科基地”,初中部入选“柳州市校本研修示范校”。
4年来,柳城中学教科研成果量质齐升,累计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3人、立项课题32项。2025年,首次完成2项自治区级课题结题。柳州高中的优质资源在赋能柳城中学提质的同时,更辐射至全县高中,形成“一校带动,全县共进”的良好格局。
融地域隔阂,管理“协同共治”
2021年以来,柳州高中持续选派两名正高级副校长担任柳城中学校长,系统引入优质学校办学理念与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治理结构全面优化。
“我们立足柳城中学实际,积极实施年级扁平化管理,强化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柳州高中派驻柳城中学第二任校长唐纯玉介绍,“学校系统开展‘五个一’能力提升行动——每周一次主题例会,每学期一次专题培训、一次经验交流、一次书籍推荐、一节班会示范课,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班级管理上的“双班主任”制度成为另一个亮点——由柳州高中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柳城中学教师任副班主任,通过手把手指导,快速提升柳城中学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柳州高中班主任带来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柳城中学副班主任则深度参与班级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家校沟通等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在教学组织上,双方共建教学班实行双科任老师制、双备课组长制,深度融合柳州高中课堂理念,同步构建柳城中学教学模式,形成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的管理新形态。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落地,有效激发了柳城中学的内生动力。2025年,柳城县高中教育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多项成绩刷新全市纪录。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4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