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父母的信

发布时间:2025-11-14 作者:张理坤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时候,河南老家村里没有通电,夜幕降临,家家点亮煤油灯,总是母亲照顾我们兄弟俩,而父亲远在山西大同,大概只有麦收和过年回来团圆。

  母亲是民办教师,边耕种边教学,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可是一旦空闲了,她就坐在床边,伏在桌案前,写写画画、备课、批改作业,有时会在稿纸上沙沙地写个不停,昏黄的灯光影影绰绰,母亲的背影显得十分高大,映照着孩子们安然入睡。偶尔她会回头查看我们睡觉的状态,未睡着的我惊奇地发现,她的眼眸闪着奇异的光彩,宛若黑暗中的宝石熠熠生辉。直到第二天,母亲把几张薄薄的纸叠成方形塞进牛皮纸袋,贴上四四方方、边角带锯齿的“画片”,交给村头大队部。隔一段时间,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载着绿邮包的叔叔来村里取走一些牛皮纸袋,再送过来一批,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信,从穷乡僻壤的乡村到千里之遥的城市,总有绿色的天使们东奔西走传递信息。

  父亲是高中教师,年轻时才华横溢。记忆当中,他的出现常常带来无限惊喜:各种瓜果零食,花花绿绿惹人馋;崭新的衣服,的确良布穿到身上很舒服;时常带回来一箱箱的书,尽管书架上已经堆积如山,柜子里、床底下,凡是能藏匿的地方都有书的影子。他还会讲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尤其是他教过的学生、走过的路程,北京、上海、南京、大同,每个地名都那么深刻,以至于我长大后心生向往,一有机会便会赶赴当年父亲念念不忘的“圣地”。

  父母之间经常鸿雁传书,那时候没有电话手机,一封封浸满墨汁、饱含深情的信件给彼此送去温暖和宽慰。稍大一些,识文断字后,我曾悄悄打开母亲的抽屉,满满的都是父亲的信,飘逸的字体、飞扬的文采,倾诉最多的是牵挂关怀,反反复复叨念着年迈的祖父母、远方的妻儿。

  我三岁时,曾随母亲去山西寻父亲,在大同挖金湾矿中学住了两年,父亲教高中语文,母亲教初中英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至今父亲还津津乐道,年幼的我很早就会背许多古诗文名篇,看到父亲和朋友们聚餐猜拳,还有模有样地效仿,惹得所有人哈哈大笑。两年后弟弟出生,父亲便把我们娘仨送回河南老家,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接着便是数年的两地分居,他们之间的通信愈加频繁——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我一个人在屋子里翻箱倒柜,一打书信蓦地出现。我好奇地展开发黄的稿纸,是母亲的字迹,娟秀小巧:“……生儿有些调皮,喜欢跟邻居大孩子们玩,天热好去水边,老担心他,寨墙外那口水塘很深……”

  我心猛地一动,往事历历在目:小伙伴们大都会水,在水里翻腾浮沉很快活,我是只旱鸭子,却总想着到水里游一游,有一天在大家的怂恿下鼓起勇气跳进水里,不承想咕咚咕咚连喝几口水,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浮出了水面,赶紧往岸上划。弟弟才四五岁,吓得一溜烟儿哭喊着唤来母亲。她一路狂奔冲到池塘边。此时我已经爬上岸,正准备逃之夭夭,光着屁股被怒气冲冲的母亲摁到树底下。她脱下千层底的布鞋连着抽了几十下,直到我哭得声嘶力竭才罢手,而后让我穿好衣服,牵着我和弟弟的手回家了。那一晚,母亲做了好吃的焖鸡蛋,香喷喷的,吃得我似乎忘记了身上的疼痛;那一次下水的经历也成了梦魇,让我彻底告别了游泳,见到水塘无论深浅总躲得远远的,甚至乘船都会心惊胆战。多年之后谈及此事,母亲笑了,她解释说,父亲不在身边,害怕我们兄弟俩出什么意外。我也早忘记了挨打的疼痛,只是当个笑话趣事聊聊,并没有深想。如今回想起来,一位柔弱的母亲,养育两个顽皮的男孩,家里有几亩地、学校里有一班学生,该是何等的操劳不易啊!

  又过了几年,父亲从山西调动工作回到故乡。我随父亲去城里上学,弟弟和母亲继续留在乡下。之前的书信交流变成了每周末往返,父亲骑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提包装着吃食,我跨坐在后车座,一路丁零当啷三五十里。渐渐地,我长大成人,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弟弟也是如此。我们兄弟早些年常常书信交流,特别是我读大学那四年,弟弟正处于青春期,学业经历了波折,我便一封封信寄给他,千叮咛万嘱咐,勉励他踏实上进。他终于不负众望考取大学,并不断取得事业成功。

  我成家立业之时,母亲专程从老家送来一个大麻袋,鼓鼓囊囊、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我从小到大写的文字,日记、随笔、作文、摘抄等足有20多本。除此之外,又翻出厚厚一大摞书信,初中、高中同学都有,居然还有笔友,或稚嫩或清新,有快乐有忧伤,记录着青春的点点滴滴,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在脑海重现,那么真切,那么动人。

  近些年,即便手机、微信方便快捷,我仍在坚持写信,写给孩子,写给学生,写给自己,也写给父母。在我眼里这不只是一封封家书,更有生命中无数个珍贵的相遇、相知、相守、相思,在真情流露中成为永恒。我会像母亲那样悉心珍藏这一页页岁月留痕,把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文字、真切的画面镌刻心底,永不褪色。

  (作者系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4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