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提出,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习。教师该如何使用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激励学生成长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告知结果与激励进步相结合。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考试结果,包括学生考试分数、班级平均分和简要述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推测进步或退步情况,了解自己考试的解答情况。述评要实用、简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例如“这次你应用题审题很仔细,列式全部正确,只有一个计算出错,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使用此方法应严格遵守评价的正确导向,不排名、不跟别人横向比较,在个别告知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纵向比较,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向家长告知考试结果时应传递“评价为学习服务”的理念,引导家长关注答题行为,缓解“唯分数”的焦虑。例如:“根据政策要求,我可以向您提供孩子的成绩及答题情况,为了让这次考试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希望我们携手,从做好每一次作业见证孩子的进步。”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的顽瘴痼疾,“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但并没有全盘否定分数的价值,也没有禁止使用分数。在考试评价中,教师可以用“分数”呈现结果,但是要做到保护学生自尊心,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是纠正错题与行为改进相结合。纠正错题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不能完成的难点,教师指导时可以从行为训练入手,分析错题要有看得见的过程,指导解题要有能操作的步骤。例如面对阅读题不认真审题导致答案跑题、偏题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符号标识法,即在题目中用圆圈标注关键词,用斜线标注有几层意思,用序号标注有几个问题,再通过整体回顾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答题结束后对照标识进行检验。如果学生能够自觉运用,就说明他们形成了认真的审题态度,具有了初步的审题能力。借助符号、标识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思考过程可视化、答题过程具体化,能有效降低理解难度,从根源上纠正错题。
三是讲评试卷与关注个体相结合。每张试卷背后是一个个有着不同姓名、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的独特学生个体。相同的问题也许原因不同,相同的分数也许价值不同,因此采取措施时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不能只分析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跟具体学生联系起来,表扬“答题有进步”的所有学生,警示“重复出错”的所有学生,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只有深入研读政策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用好考试结果,发挥评价促进教学和学生进步成长的功能。
(作者系山东省高唐县清平镇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7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