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创作的首部原创音乐剧《江姐》公演,弘扬了“红梅不败、信仰不灭”的英雄形象。 北京电影学院供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如何作为?北京电影学院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红色基因为根脉,以“自信自强 团结奋斗”精神品格为底色,全力打造“光影绘中国”大思政课品牌,拓展育人新格局。
感悟思想伟力,建好课程“主渠道”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坚持课程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学校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建设工程”作为“一号工程”,加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建设,举办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面向全校征集30余个研究课题,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各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
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带头集体备课、讲课、听课,统筹全校优质资源办好铸魂育人“第一课程”。
加强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建设,以“中国+”系列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发挥协同效应。学校开设“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大思政课,校领导主讲“从烽火到光影:抗战精神的银幕传承与时代回响”等课程,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通过电影片段、朗诵、短剧、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拓展思政课堂边界,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以下简称“一体化”),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开展深度合作,奔赴延安等革命圣地实地学习,开展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圣地里的大思政课等品牌活动。与北京市海淀区、怀柔区等教育部门积极对接一体化工作,与海淀区前进小学、五一小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第十二中学等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学校的影视教育特色资源,举办多场卓有成效的一体化活动。
传承红色血脉,打造“全景化”育人模式
把校史作为思政育人的宝贵资源,挖掘弘扬“光影铸魂”育人故事。在学校建校75周年之际,校领导在校史馆开展沉浸式思政课,举办“光影记忆·薪火相传”青年学子校史讲解大赛并成立“光影讲述团”,创作《擎光者》《我为什么拍电影》等多部反映校史的文艺作品,引导教育青年学子赓续“先当革命家,再当艺术家”的红色基因。
以影视文化行业楷模精神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后,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组织集体学习,并邀请杰出校友、著名电影艺术家肖桂云为全体新生领学;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主创交流活动,谢飞、申奥、高叶等老中青优秀校友结合自身专业与感悟解读了抗战精神。
打造以开学、毕业典礼为主体的仪式育人体系。校领导在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上,以“光影绘中国 薪火永相传”为主题,为新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大思政课。在毕业典礼上,学校特邀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分享成长经历和感悟,激励毕业生许党许国、自立自强。
打造思政育人与校园活动“场景”。一方面,把高科技教学实验中心打造成思政育人“场景”。校领导在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在校内各院系的实验中心开启科技与专业融合的探索之旅,让学生在声音创作、影视技术等实验室“场景”中强化技术赋能,树立用“光影+科技”演绎精彩中国故事的志向。另一方面,以高雅艺术活动为主线,打造校园活动“场景”。在校内展厅启动中华文化艺术守护工程,举办“中国长城艺术展”等系列活动,推动德育和美育深度融合,丰富“光影绘中国”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扎根生动实践,以“光影”绘中国
将师生参与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中,学校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勇担重任,出色完成了视觉设计、阅兵预演、招待会文艺演出等保障任务。在活动中承担导演、演员等任务的师生,积极走进思政课堂,围绕“以艺术之名敬胜利之光”主题进行分享,引导学生们传承抗战精神,用专业精神和优秀作品报效祖国。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数智赋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第二个结合”。学校持续深化“艺工融合、协同创新”战略布局,凝练出“人工智能+中国审美”影像育人新范式,入选教育部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该场景案例通过创新影视自主知识体系,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人工智能工具深度嵌入影视教学,并依托创作实践、传统文化数智化表达等模块,提升学生对中国审美价值的自主认知与表达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影像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校地合作,鼓励学生将作品创作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做人民的艺术家。今年暑假,学校13支队伍深入祖国大地,以专业能力服务社会、以影像传递国家力量。学校和际华集团共同举办“中国电影职业装备”交互特展,并为“中国电影职业装备研究院”揭牌,打造军需科技与影视需求融合的产学研典范。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9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