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导”发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19 作者:王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孟子、孙子关于“导”的论述,为新时代高校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提供了深刻启示。当前,面对大学生就业认知不清晰、供需对接不顺畅、能力岗位不适配等问题,高校要以“导”为抓手,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全方位、全流程、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强化领导之“导”,以“三带”筑牢就业工作根基。领导之“导”,是就业工作的“龙头”,决定了就业工作的方向与力度。一是以领导带领体现先导,高校“一把手”要带领班子成员定期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制定就业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用人单位常态化联系机制。二是以领导带动体现主导,构建“学校主导、院系主体、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三是以领导带头体现督导,领导要深入就业工作一线开展调研,拓展就业渠道,督促指导各院系落实就业工作责任。

  深化教导之“导”,以“三全”树牢正确就业观。教导之“导”,关键在于价值引领。一是实现生涯教育对象全覆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二是推进生涯教育流程全程化。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分阶段、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大一年级,开展专业认知和生涯唤醒教育,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大二年级,聚焦职业探索与技能储备,驱动学生的成才动力;大三年级,围绕职业定位与求职技能提升组织实习,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大四年级,提供就业决策支持和岗位推荐服务,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三是促进生涯教育主体全面化。例如,华中科技大学“1333”就业指导模式有效调动了各要素全面参与。“1”即成立就业服务中心;第一个“3”即选聘“专带—专导—专委”,构建起“学院党委—就业中心—班级管理”的指导链条;第二个“3”即“专业教师—专业生涯教练—专职政工干部”组成专门骨干群体;第三个“3”即“院领导—权威教授—青年教师”衔接,形成资源联动、课内外结合、身边案例视导机制,切实让学生感到“实用、管用”。

  细化训导之“导”,以“三建”提升实践能力。训导之“导”,是对大学生开展实习训练指导。一是建好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锤炼技能,逐渐从“生手”成长为“熟手”,降低企业“二次培训”成本。二是建好场景,通过共建共享或自主搭建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场景,模拟职场工作流程,让学生直观体验生产流程,缩短“所学”与“所业”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三是建好平台,通过搭建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开设就业咨询、职业规划训练营、简历门诊、面试通关宝典等功能模块,解答学生就业之惑。

  优化疏导之“导”,以“三个精准”做好就业帮扶服务。疏导之“导”,核心是聚焦大学生就业需求、就业困境、就业心理等,开展沟通引导与帮扶。一是精准识别需求“点位”,依托“大数据热点分析系统”,精准掌握学生的就业诉求、心理特点和客观情况。二是精准畅通服务渠道,将就业精准服务“大模型”植入校园网络平台,整合智能搜索、算法推荐、智能问答等功能,构建就业创业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提供便捷的需求支撑,助力学生就业心愿达成。三是精准帮扶特殊群体,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等群体,以及学业困难、心理焦虑的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帮扶与辅导,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持续跟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为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建立“一生一策、一人一档”帮扶机制,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协助多名学生申报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有效破解就业难题。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9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