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在张槎中心小学与学生互动。柱子 摄
张槎中心小学学生社团在表演武术。 李卓煌 摄
得到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称赞的张槎中心小学,只是一所由6所村小合并而成的“村民子弟学校”。没有华丽的师资,没有耀眼的光环,2009年,一群怀揣“适合教育”办学理想的“拓荒者”,充分利用当地国家级非遗“龙狮文化”资源,以体育和美育为突破口,使一所普通村小发展成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让学生在“五育”融合的多元赛道上肆意奔跑,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11月11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沉浸式体验了学校大课间,参观了龙狮文化体验馆并观摩了“醒狮”教学课及学生武术表演。巴赫与学生们亲切互动,多次为学生们的扎实功底、精彩表现和体现出的体育精神点赞,鼓励他们将来走向奥运赛场为中国争光。巴赫还高度赞扬张槎中心小学的体育工作,认为学校的体育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充满生机活力。
龙狮铸魂
构建多元融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张槎是“醒狮之乡”,“三圣狮”发源地,国家级非遗“龙狮文化”在这里传承了数百年。如何让“龙狮文化”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底色?当醒狮的鼓点第一次在校园内敲响,从孩子们眼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以龙狮文化与精神铸魂,让每个“龙狮娃”都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炬手!
学校以龙狮文化与精神为内核,打造“经技书画 狮武戏乐”的“八艺”特色校本课程群:以经典文脉育德、以融合智造创新、以书香墨趣修心、以非遗艺术涵行、以南狮精神塑身、以勇毅情怀磨志、以高雅文化培质、以中华音韵立信。让非遗文化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工艺中的龙狮”课上,学生们亲手扎制狮头,在竹篾交错间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舌尖上的龙狮”课上,学生学做“狮子头”“龙形糕点”,在炊烟袅袅中体悟“食育即德育”;“成长评价中的龙狮”课上,学校根据专门设计的《龙狮娃成长手册》,结合醒狮“点睛、阔步、龙腾、狮跃、采青”的五个步骤,建立从“点睛萌新”到“采青勇士”的成长评价体系,将龙狮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成长印记;还有“戏剧中的龙狮”“版画中的龙狮”“民乐中的龙狮”等课程,各有特色。当各个学科都与龙狮文化共鸣,教育便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
“龙狮”的震撼力集中展现在特色大课间上:2300多名学生整齐划一,齐舞“板凳龙狮操”,红色板凳在阳光下翻飞,尽显少年英气。学生们舞动的不仅是器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学校的大课间连续多年在广东省、佛山市的比赛中独占鳌头,舞龙醒狮队连续多年斩获省级比赛冠军,2019年获得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一等奖。
从传统强项田径、龙狮,到新兴项目街舞、射击、拳击,学校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曾有人质疑,一所村小,为什么要搞这些“洋气”的项目?学校认为,每名学生都有无限潜力,学校要做的就是递上适合的“钥匙”,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
体心共育
以创新机制促进学生充分运动
体育是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防线,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有助于降低“小眼镜”“小胖墩”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学校坚持“体心共育”,实施“321工程”,充分保证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所谓“3”是指抓好三个关键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让运动成为“心灵必修课”;特色大课间里,“武动校园”“绳采飞扬”等主题活动让压力随汗水释放;趣味小课间里,AI跳绳、体感游戏等让快乐随时发生。“2”是指两项自选的课后兴趣运动,足球、篮球、健美操等社团成为交友的平台。“1”是一项亲子运动作业,让家庭在跳绳、打球中重建情感联结。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特殊学生体育参与率达100%,其中5名特殊学生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
学校创新实施“双体育节”模式:夏季体育节以田径比赛和体艺融合的风采展演为主,队员们在赛场上竞速竞技,争金夺银;冬季体育节以集体项目为主,学生全员参与跳绳赛、武术赛、接力赛等,其中的亲子运动日,更让冬日的操场充满温情。
“五育”融合
为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夯实根基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其中一育,更是促进“五育”融合的纽带和抓手。
体艺融合,让力量与美刚柔相济。在“功夫街舞”课堂上,学生们前一秒在练南拳“弓步冲拳”,下一秒转到街舞的“托马斯全旋”,刚柔并济间展现独特的东方美学;民乐队与醒狮队合演《醒狮龙舟》,鼓点节奏化作舞狮步法,传统音乐赋予体育灵魂。
德体融合,让学生在运动中成长。每个体育项目都是“德育课堂”:田径队的“坚持跑”教会学生直面失败,龙狮队的“采青”隐喻“勇攀高峰”,篮球比赛的“无理由信任传球”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体育与人生”系列课程中,一年级设“安全小卫士”,学生在障碍跑中学习自我保护;三年级设“合作建筑师”,学生通过多人跳绳领悟分工协作;六年级设“挫折挑战者”,学生在障碍赛中模拟人生困境。这些课程让“坚韧、包容、担当”的品格在汗水中沉淀。
体智融合,用运动激活学生大脑。“心理预学—分组实践—解惑提升—个别辅导—集体总结”的非线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运动技能;AI体育系统实时记录运动数据,为个性化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我的趣味课间”游戏设计大赛,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计算跳绳频率,用美术创意设计游戏图标……
体劳融合,让学生在流汗中懂得珍惜。学生们在“龙狮娃种植基地”种植并用收获的蔬果制作“龙狮宴”;“器材工坊”里,学生自己修补跳绳、龙狮器具,体会“一器一物皆来之不易”。当颐养院的老人们接过学生们亲手做的“龙狮点心”而感动落泪时,教育便有了温暖的底色。
自2009年合并建校至今,学校体育科组等5个科组先后获评省、市示范科组;学校8次获得佛山市禅城区田径锦标赛冠军;连续15年名列禅城区体育赛事总分第一,2024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8.7%,优良率达78%……最重要的是,那些曾经自卑的孩子在舞狮中挺直了脊梁,内向的孩子在全员赛中尽情表现自我。从300人的校队到人人参与,从单一选拔到分层培养,每名学生都在“兴趣—特长—专业”的成长链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2024年,张槎中心小学的师生合作设计了校园吉祥物——小龙“灵灵”和小狮“睿睿”。学校希望每名学生既有龙的传人的文化自信,又有醒狮少年的拼搏精神,在合适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5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