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归有光“养马”

发布时间:2018-04-25 作者:宋治洲 来源:中国教师报

归有光,就是写了《项脊轩志》的那位震川先生。

明朝隆庆二年,归有光从湖光山色的江南调到了地僻民乏的太行山下,做了顺德府的二把手——通判,专司马政。

在冷兵器时代,“马政”是国家的一项大政,受到皇帝的直接关注。明太祖和明成祖均戎马一生,非常重视养马。根据明末清初学者傅维麟统计,明朝全盛时期边镇军马约40万,京师驻军有马16万,官督民牧马20万,驿马8万,官马总数近90万。明代管理马政的机构,中央一级叫“太仆寺”,地方一级叫“通判”。

按说,管马没有什么丢人的,这毕竟是个“朝廷命官”。但面对如此重要的职位,归有光内心深处却是极大的不情愿。他在《上万侍郎书》中抱怨道:“今已摧残至此……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

原来,明代中后期随着战争的减少,马匹需求也不断减少,相应的马政也渐趋衰落。因此,“通判”一职近乎虚设,是典型的有职无权的闲官,所以归有光说“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此外,在明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进士出身的县令是没有迁官至府为副职的。这种明升暗降的手段,对于才华横溢、抱负极高的归有光来说,无异于一种人格上的刺激与侮辱。

在去“养马”的前两年,两鬓斑白的归有光才以近60岁的“大龄”,考取了大明政府的“公务员资格证”——进士。但由于排名靠后,又没有关系,只得下放地方“锻炼”——授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令。尽管如此,对于满怀“修齐治平”以天下为己任的归老先生来说,仍是踌躇满志,意欲大展宏图。《明史·归有光传》上说,他在县令任上“用古教化为治”。可是好景不长,归有光的行为违反了封建官僚专制的运作规律,惹恼了上司及地方豪绅,被他们以“泥古而不通于时务,信心而不达乎人情,功效罔闻,罪过山积”的罪名,排挤到顺德府做通判。

虽然投置闲散,用非所学,但归有光到任后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有感于当时马政制度的弊端,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出《马政议》一文。其文广受后人赞誉,如清人陈维崧评论道:“其如马政利弊,亦如九方皋之相马矣,湛深经术,而又出之于晓畅,固非先生不能也。”

那时顺德府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衙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最要命的是,归有光是南方人,“不惯食黍米”——吃不惯北方的小米饭。面对恶劣的境况和暗淡的仕途,归有光并没有沉沦颓废下去,反而以古人为榜样,努力调整心态,“识时知命”。他在《顺德府通判厅记》里写道:“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于是,衙宅无事时,他“颇能以书史自娱”,生出一种“独步空庭,槐花黄落,遍满阶砌,殊欢然自得”的心境。

虽然外在的条件无法改变,但内心的世界却属于自己。归有光以超然物外的心态,完美地达到了古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25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