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湖南汉寿:网络联校激活“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18-06-27 作者:通讯员 高红广 来源:中国教师报

“网络联校彻底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缺少专家引领、教研长期闭门造车等问题,找到了一条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捷径。”湖南省汉寿县太子庙镇马嘶桥小学校长邹敬权感触颇深。

自从汉寿县南岳路实验小学与太子庙镇马嘶桥小学、沧港镇金龙小学、百禄桥镇五里牌小学开展网络联校后,4所学校着力整合“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实现了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同时,南岳路实验小学充分发挥城区名校优势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学科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乡村教师互动交流,引领乡村教师开展教研,促进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据了解,汉寿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近3年投入3000多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使县域内所有乡村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研网络的全覆盖激活城乡教育活力。

山里孩子有了别样课

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课上,当马嘶桥小学教师打开多媒体,屏幕上就出现了南岳路实验小学的课堂。瞬间,孩子们安静下来,一边翻开课本,一边看着屏幕,屏幕里响起悠扬的琴声。

“我们以前没有上过这样的课,城里的老师通过电脑屏幕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既新奇又有趣……”马嘶桥小学一个孩子兴奋地说。

这样一节课,同样受益的还有另外其他2所学校:金龙小学和五里牌小学。“1+3”网络联校,实现了分属城乡的4所学校4个班级同上一堂课。

“通过网络联校,我们这些缺少音体美等专业师资的农村学校,也能开齐课程了,真好!”马嘶桥小学教师发出感慨,“以前因为没有师资,音乐课不是让学生自习就是用收音机播放歌曲。现在有了网络教学,农村孩子有了新的学习方式,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构建全新网络教研模式

网络联校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教研模式?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今年1月,汉寿县召开了网络联校工作总结会。

“乡村教学点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名师的课,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百禄桥中学副校长聂跃龙表示。“语文精品课让金龙小学的教师搭上了信息化快车,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乐趣。”金龙小学校长杨勇谈到,“网络联校不仅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师生受益,同时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称赞”。

“坐在演播室就可以同步为4所学校的学生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农村教学点音体美师资短缺问题,让农村孩子共享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南岳路实验小学校长徐碧峰介绍,在网络联校共建中,该校教师参与度达到60%以上,3所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参与度达到100%、学生参与度达到80%以上,网络联校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从梦想走进现实。

“信息化手段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难题。”汉寿县教育局副局长曾健说,“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网络联校‘1+3’是扶助乡村教育发展的有力尝试,破解了过去‘走教难’‘难走教’‘难教好’的困局,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

激活城乡教育活力

因为大多数村小地处偏远,再加上“走教”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到教学点的时间有限。实施网络联校后,教师“足不出校”就可同步为多个教学点学生上课,打开学生生命成长通道。

“我们组建了专任教师及技术人员团队,建立互助合作的协作机制,实现了在线教研、在线授课常态化。通过共同研讨、精品课传送、专用QQ和微信平台,帮助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南岳路实验小学网络联校负责人艾飞介绍。

“为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汉寿县充分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县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黄桂洋介绍道,“利用先期建成的信息化‘三通两平台’,以‘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的模式向偏远村小、教学点实施课堂同步传递,下一步我们将做大做强这一模式,实现农村学校信息化辅助教学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场革命,解决了传统教育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网络联校从根本上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最终达到同步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汉寿县教育局局长雷常元肯定道。网络联校把农村教师从“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进农村学校,很好地弥补了农村边远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激活了全县教育的“神经末梢”。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7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