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扇认识蒙汉双语教育生命自然的大门

—— 评《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07 作者:孟立军 张良 来源:民族教育杂志

blob.png

《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苏德著,民族出版社,2016年版

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文中表达自己的实践观:“哲学家们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实践”或者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性。纵观近年来双语教育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试图通过归纳的方法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即关注于“从实践到理论”这一认识过程与研究领域。但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将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双语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双语教育的发展?目前,许多学者尚未将更多精力投入这一重要认识过程、实践过程与研究领域。

值得欣慰的是,《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弊端,其副标题亦表明了该书作者已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双语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这一研究过程。该书是中央民族大学苏德教授在博士毕业论文《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个案》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与理论研究”、教育部“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蒙汉双语教育理论、政策和实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民族地区依法实施双语教育政策与模式研究”等相关成果,历时十余载,几易其稿,最终形成的。

厘清概念:丰富双语教育内涵

对于“双语教育”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并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及外延。但无论如何定义,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都包含了“双(或二)+语言”[1]这层含义,即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或教学。这是从教育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种数来定义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民族地区出现了用三种语言教育、教学的情况,如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蒙古族学校在教学中需要使用蒙古语、汉语和英语(或日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那么对于这类使用三种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情况与模式应该如何命名?应命名为“三语教育”或“三语教学”,还是同样称之为“双语教育”?

《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明确指出:“三语教育”或“三语教学”的提法是不科学的,都应称之为“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其理由充足且简洁:“双语教育”是一种概念质的内涵,而不是量的内涵,双语教育是针对个人或集团的母语或第一语言而提出来的,而并非指学习了多少种语言就称多少种语言教育的问题,即除了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不管学习了多少种语言均属于第二语言范畴或双语教育范畴。同时,该书指出,“蒙—汉—外”双语教学是从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派生出来的,与“单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是相对称的概念,属于广义上的双语教育。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种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作为媒介的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其主要目标是为完成学科教学,同时又为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2]这一双语教育观点创造性地将母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共同语、族际语等概念联系起来,从概念质的角度对双语教育的概念作了科学界定,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之一是内涵。概念的内涵反映了事物的特性和本质[3]。要明确一个概念,必须从其内涵去认识。那么,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授课用语或辅助授课语言的双语教学,其内涵是什么呢?该书作者在《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中提出了“双语教学”这一概念的三层内涵:第一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学科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双重目标;第二是实际授课中语言使用的比例可适当调整,但授课语言的地位是并重的;第三是语言教学的课程不能采用双语教学。可以看出,书中的三层内涵是对双语教学质的界定和内涵的阐释,可谓见解独到、明心见性。

指向教学:蒙汉双语教学的模式探究

“模式”一词源于英文“model”,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系统研究并引入教学领域是想以此说明某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其目的是实现由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变。那么,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种类几何?每种模式的基本结构与框架又是什么?该书作者基于蒙汉双语教育的实践,在心理学、人类学与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概括出了双语教学的四种模式:模式一为所有课程均使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单科加授汉语;模式二为所有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单科加授民族语文;模式三为部分课程(一般为文科类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授课,部分课程(一般为理科类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模式四为所有课程全部使用汉语授课,以本民族语进行辅助教学 。[4]

可以看出,该书中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分类与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从理论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决策的高度与实践的角度,囊括了我国各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苏德教授提出的我国双语教学的四种模式不仅是我国民族教育界的重要财富,更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高水平智力参考。

联系的观点:双语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与条件

在双语教育突飞猛进的今天,阐明影响双语教学发展变化的因素,理顺各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的关系是我们认识双语教育、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恰当地分析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因素与条件。

该书指出,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地理与经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是影响双语教育实施的主要因素。蒙古族聚居地区开阔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蒙古族与汉族文化长期融合的民族文化传统、开放的民族心理,是在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外部条件;处理好双语教师的师资问题、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终身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问题、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问题是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内部条件。

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看,该书指出推进双语教学更应顺应个体心理发展与认知规律、语言的学习规律,注意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恰当地引入第二语言、第三语言并注意其与儿童母语教学的关系,这是对儿童进行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可见,该书从双语教学实施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出发,结合哲学、心理学等知识,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对儿童双语教学的实施作了系统分析,明确了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应该处理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双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经之路。

创新方法:双语教学研究系统的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叫方法论,就是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它是规范一门学科的基本原则、原理的方法体系。第二个层次就是研究方式。所谓研究方式就是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类型,如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就教育研究而言,日本学者大河内一男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中认为,在第二层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当中,主要有四大方法,即理论研究(思辨方法)、实证研究(质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假设与验证方法)和历史研究(史学方法)[5]。第三个层次才是我们平常说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统称,包含着众多的具体研究方法,也就是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术。综而采之并系统运用这三个层次的方法不仅是任何一个研究者的毕生追求,更是展现真理和事实的必然要求。毋庸置疑,《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成功地结合了这三个层次的方法,可以说是系统运用这三个层次方法的一个成功典范。

在第一层次上,作者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指导原则,确定了其双语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

在第二层次上,该书有机结合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等四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内蒙古民族教育与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时,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介绍了内蒙古民族教育与双语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探究内蒙古双语教育的可行性时运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一中、内蒙古师大附中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为实验场域,进行了“蒙—汉—英”双语教学实验,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厘定双语教学概念时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双语教学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厘清了双语教学的概念,丰富了双语教学的内涵;在对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不同模式的理论进行分析时运用了理论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上对双语教学的四种模式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该书中四种研究方法的巧妙结合与使用,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由理论到实践的可行性、可能性,将我国双语教育的轮廓徐徐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在第三层次上,该书综合运用了抽样法、田野调查法、个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如在材料的收集中,主要运用了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法,通过参与观察、现场录像、主题座谈、自由访谈、个案自述、作品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获得了一手资料。又如在数据分析时,运用整合性分析法,即主客位法、三角互证法、全貌分析技术等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普遍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综合运用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展现了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内容。

《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向实践。全书以实际调研为基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蒙汉双语教育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但由于物力财力有限,亦由于双语教育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跨文化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该书尚未体现对双语教学过程的关注,这点实为遗憾。但瑕不掩瑜,这部历经十余载完成的双语教育专著,在探索和推动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学的改革上意义重大,其对双语教育概念的演绎、双语教学模式的分析更是独树一帜,不仅推动了学术的前进,更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教育政策、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苏德. 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03.

[2]苏德.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1).

[3][美]帕特里克·赫尔利著,陈波译. 简明逻辑学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苏德.蒙汉双语教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5][日]大河内一男.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孟立军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良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