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当孩子问了一个关于螳螂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18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赵长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摘 要:“王老师,您快来,又有死螳螂和‘死扣子’了。”六年级学生丛晨阳拽着综合实践教师王晶走向操场。孩子们感兴趣的是,已经死去的螳螂旁边,还有一条黑色、两条白色的“细线绳”在动。王晶先对六年级21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3人认为“死扣子”是螳螂的幼虫, 8人认为“死扣子”是一种寄生在螳螂体内的寄生虫。

  9月的一天,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几个孩子蹲在地上,盯着眼前一只已经干瘪的死螳螂。

  “王老师,您快来,又有死螳螂和‘死扣子’了。”六年级学生丛晨阳拽着综合实践教师王晶走向操场。孩子们感兴趣的是,已经死去的螳螂旁边,还有一条黑色、两条白色的“细线绳”在动。

  “老师,它叫‘死扣子’,是刚从螳螂肚子里钻出来的。”“老师,‘死扣子’到底是什么呀?”孩子的问题让王晶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引导学生探究的机会。一堂以“螳螂肚子里的‘死扣子’是什么?”为主题的研究活动课就在操场上展开了。

  王晶先对六年级21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3人认为“死扣子”是螳螂的幼虫,8人认为“死扣子”是一种寄生在螳螂体内的寄生虫。王晶给孩子们定下了课后研究的三个方向:“死扣子”得名之谜;拿出充分的证据,让人相信“死扣子”真的不是螳螂的幼虫;查清楚“死扣子”到底是哪种寄生虫,并特别提示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几天里,孩子们研究的兴趣高涨,排除法、反证法、实证法、调查法、查找资料法……调查研究的“十八般武艺”随着兴趣钻进了孩子们的大脑。

  孩子们观察发现“死扣子”多为黑色或白色,身体中间经常扭成一团,两端不断地扭动,就像一根系成死扣子的线绳,更神奇的是“死扣子”还能自己解开。根据这个特点,孩子们进一步排除了它是螳螂粪便或者器官的可能。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成功地揭开了这种叫“铁线虫”的神秘面纱,破解了“死扣子”寄生习性之谜。

  “身边处处皆学问。只要给孩子们探究的机会,他们就会创造无限的可能。”王晶说,“孩子们还自发地在校内进行了一场‘怎样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宣传活动。”

  这堂课是冯家峪镇中心小学“山谷课程”的一个缩影。用鹅卵石进行石头画创作、用荆梢疙瘩做根雕、搞食用菌种植、建设温室大棚、养小兔子等实践活动课,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冯家峪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晓敬介绍,近年来,学校因地制宜,利用地域资源构建了“山谷课程”体系,创建了山区学校自己的幸福山谷文化品牌。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