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教育局局长孙光华(左二)到实验小学推门听课
近期,丰县教育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以六项举措为总抓手,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全县教育系统从机关领导干部到一般科室人员,从校长教干到一般教师,围绕进课堂、抓常规、促管理,形成了强教学、提质量的浓厚教育教学氛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督导校校到。完善局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开学第一天,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深入到各自联系的学校,对全县各中学、全部定点小学、中心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深入开展“转作风、下基层、强服务”活动。围绕学习贯彻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听汇报、看环境、查资料、进课堂、访师生等方式,重点就校容校貌、课程开设、教学常规、教师培训、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逐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指导、督查。
全体进课堂。县教育局机关人员会议提出,走进课堂听评课不仅仅是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专利,各股室都应该深入课堂了解情况;机关干部想要对学校进行有效的业务指导,只有深入到课堂一线才能进行,而且出台的政策、文件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开学第一周,丰县教育局请教研室提供了《课堂教学听评课标准》及统一的《听课记录簿》;然后,各股室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每组一名教研员陪同,一起深入全县各学校进行听评课。每到一所学校,都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听课后再召开座谈会,与教师交流听课心得,与教干探讨学校发展思路。全体机关人员深入一线抓指导,现场办公促落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们重新找回了课堂的感觉,进一步熟悉学校、了解学校,熟悉教学、了解教学,熟悉课堂、了解课堂,了解了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听评课归来的人员说。
校长上讲台。校长们走上了课堂教学的第一线,成为丰县各学校今年开学后的又一“新”。强化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长要“身先士卒”。县教育局提出,教干是教育教学的干部,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学,不抓教学的干部不是好教干,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不行的干部不是合格的教干;全县校长要走进课堂,根据学校实际兼代一定的课程,每学期要上两节公开课或研讨课。各学校都制订了《教干研讨课安排表》,从执教人、时间、地点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包括校长在内的全体教干或全县范围、或全校范围、或学科组内、或同一备课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研讨课,并且做好听课、教学反思、评析交流等环节工作及资料归档工作。教育局将对研讨课备课、听课记录、评课及反思材料等进行检查,并组织人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对组织得力、成效突出的学校组织全县观摩。目前全县校长代课、带头上示范课、研讨课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当了校长难上讲台的现象得到扭转。
管理求创新。丰县教育局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制定并出台了各年段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召开了小学、初中、高中、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专门成立了丰县高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孙光华任组长,基层学校分管业务的校长、教研员、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高中教学及管理工作,不定期对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情况进行专项视导。视导采取“832”模式,即每人听8节课,分年级召开3个座谈会,进行教师和学生2个方面的调查,有力的推动了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飞行”去检查。落实工作就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县教育局在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及调研活动中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进行,即:检查组在检查前不指定学校,去之前先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乡镇,到了乡镇后再抽取学校名单,然后直奔学校,了解学校实情,看学校教干是否深入一线、深入课堂,看学校管理常规是否落到实处,确保了调研工作不走过场,调研数据真实可靠。通过督导,在全县切实形成一切围绕教学工作,一切服务教学工作,一切有利教学工作的良好风气,把教育教学中心地位落实到位。
培训来提升。3月7日上午,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王纯旭主任为60多名学员作了《新课程如何听评课》的专题报告。参培的学员不是学校的教干教师,不是教研员。坐在前排的,是丰县教育局局长孙光华、党委书记方侠及局班子成员,后面的是局机关全体人员。这次机关干部业务培训是全体机关人员下学校、进课堂的一个实际步骤,是实现“机关围着基层转、局长围着校长转、全局围着质量转”的服务型机关建设理念的新尝试。作为发起人,孙光华局长在主持培训会时说,进行听评课培训,目的是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让局机关讲学习不走过场,下基层进课堂不说外行话;通过业务培训,使机关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态度和决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听评课活动帮忙不添乱。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将聘请教育专家、教研员对机关人员进行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前沿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定点联系学校、定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深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田保堂 宋红军 周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