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伴我成长
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小学校 陶鹏宇
每当我领奖的时候,我都要流下热泪,因为在荣誉的背后,有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镇里。两年前,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妈妈靠骑三轮车送牛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家里的生活相当贫困,每年都需要居委会的救济,是当地出了名的特困户。
我是一个早产儿,从小身体就不好,骨瘦如柴、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感冒、发烧以及肺炎等疾病经常“光顾”我。上一年级时,我上课老是没精打采,经常打瞌睡,因此时常被老师叫起来“罚站”。同时,由于我的记忆力不好,被老师留下背书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到天黑灯亮也完成不了背书任务。此时,老师会无奈地摇摇头。后来,同学们因此取笑我,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背不了”。就这样,我成了班上双差生的一种——学业差生。由于我考试很少及格,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这让我很没自信,走路时总是低着头,遇到熟人也不打招呼,路上的美景我更是毫无兴趣。回到家里,总是一个人坐那里发呆,有时还会禁不住落泪。
2004年暑假,妈妈让我和她一起送奶,除了能挣钱贴补家用外,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我。酷暑难当的季节,对于身体孱弱的我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但我想,既然来了,就应当力争把这件事情做好。
开始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一个单元跑下来,要爬很多层楼,又累又渴且无力,只想坐在地上或是睡在地上,真想就此躺下不干了。然而,想到妈妈的辛苦和劳累,最后,我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头几天我是跟着妈妈一起跑,每幢楼都是她带着我去,后来跑熟了,我便和妈妈分工,由我完成三分之一,她完成三分之二。就这样,每天送牛奶、收空瓶,在极度闷热和劳累中,我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姑妈到我家做客,不经意间发现了我的变化:脸色红润、气色很好、精神饱满,身体也似乎强壮了不少。而且话也多了,看上去也自信了。在与姑妈的谈话中,我兴奋地告诉她,我已经开始挣钱了,可以自食其力了。姑妈把此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也觉得奇怪,认为可能是我身体得到锻炼的原因。
但没想到好景不长。就在姑妈走后的第二天,我晚上送奶回来后,便遭到了妈妈的一顿打。原因是妈妈在和客户结账时,发现我少送了40多瓶牛奶,因此损失了70多元钱。妈妈让我跪在地板上,用竹棍打得我哇哇大叫,我的手上、背上和腿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原来我在给客户送牛奶时,只要客户不在家(家门口上的奶箱里写有纸条),牛奶就成了我当天的营养品,有时候“偷”喝一瓶,有时候“偷”喝两瓶。结账时,自然就出现了和所送牛奶数量不符的情况。妈妈打我时我并没有把这些告诉她,而是偷偷地哭了一整夜。最后,我还是决定将此事如实地告诉妈妈。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便咬着牙、忍着痛跪在妈妈面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妈妈抚着我的伤,听着我的诉说,也伤心地哭了。那天,她没有让我去送牛奶。
中午,妈妈端着饭菜来到我的床前,抱着我的头又哭了起来:“儿子啊,都是妈妈不好,本来,喝牛奶是非常有利于你的健康的,可是咱家穷,喝不起……以后,不管条件如何,我都要保证你每天能够喝上奶,让你健康地成长……”妈妈辛酸的泪水让我既悔恨又难过。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要喝上一瓶牛奶或酸奶,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年的两个假期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去送奶。渐渐地,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棒,上学期体检时,身高已由前年的138厘米长到了155厘米。在今年春季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还获得了年级长跑冠军。身体好也带动了我学习成绩的提高,两年来,我连任班级的学习委员,连续两次在全县期末统考中考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去年春季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把我的成长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其中特别提到了我喝奶前后身体和学习的变化。会议结束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牛奶可以强健一代人,希望家长们都要关心孩子的营养和健康。校长的一番话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现在,我校绝大多数同学每天都能喝上一杯(瓶)牛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