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于学科素养的高考改革与高中教学改革研讨会暨中学校长论坛在贵阳为明国际学校召开。此次会议由贵阳市乌当区教育局、北京海淀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为明教育集团、乌当中学、贵阳为明国际学校承办。会议汇集了国内教育专家学者等,共计三百余人,是一次面对高考和高中教学改革的峰会。
会上,为明贵阳国际学校校长崔延宁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在今后的高中教学中探索一条路,那就是如何着眼于孩子未来成才的世界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来搞好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这次会议既有教育专家高屋建瓴,从国家与政策的高度对新高考改革的研读和指导,又有名校长和特级教师、专家细到学科的、对具体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探讨。对于在新的高考政策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设计和师资建设等方面积极应对给出了具有价值的指导。
为明深圳学校校长范刚敏锐地指出并率先发问,新高考加入并强调核心素养,势必会引起课程体系的改变,那么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该如何真正体现到教学中呢?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郭建民的发言恰好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挖掘每门课程背后的育人功能;突出强调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知识,防止学科的浅表化,突出学科的本质;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防止课程碎片化;突出学科的大概念,强调学科核心概念、主干知识。这一论述,系统而具体地表明了学科素养背景下学科课程的变化及应对方法。
选考需要选课,如何指导学生选课成为一线校长教师面临的难题。对此,清华大学教授、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先生分享了他的见解和经验,就教师指导而言,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兴趣、潜力和特长,希望升入的大学和专业,未来就业与生涯规划为遵循的原则;就学校而言,应该在校内建立学生学业、升学与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
这次高考改革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要求高校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其主要目的是真正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附加目的才是作为高考选拔的参考标准。对此,多位与会专家指出,高考与学科素养并无背离,与素质提升并无背离,教学工作应该帮助学生打好学科基础,而不是完全功利化的应试准备。
据悉,除了对教师素质的整体要求提升,为明教育集团也继续发挥集团化平台的优势,在这次的高三工作总结会上正式启动高三教研联盟,各区域学校教研联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三教学工作研究、交流和分享。(晓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