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专立足于广西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重点在县、乡一级基层的实际,发挥学校是广西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和艺术人才重点院校的优势,坚持错位发展方向,明确把提高师范生艺术素养,培养县、乡一级基础教育全科型师资作为教师教育的主攻方向,奠定了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艺术师资为主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为桂林市及广西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领导班子规划新校区建设
办学特色: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
——走艺术兴学路。学校艺术教育始于办学初期,首任校长唐现之先生提出了“艺术兴学”的办学主张,开设了绘画、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程。在近80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资源,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构筑了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课堂艺术教学、课外艺术活动等途径,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专业艺术人才,师生中走出了丰子恺、刘绍荟、罗宁娜等全国知名的艺术家,形成了优良的艺术教育传统。近年来,学校积极创新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将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设艺术素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等艺术素质课程,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其中1门(2学分),目的是开展系统的艺术素质普及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二是开设艺术实践课程。面向师范生开设《声乐基础》《合唱指挥》《口风琴》《葫芦丝》《牧童笛》《陶笛》《吉他弹唱》《电子琴》《舞蹈》《书法》《手工》《水彩》《简笔画》《板报设计》等艺术实践课程,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其中1-2门(4学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艺术特长。三是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积极拓展艺术教育活动空间,坚持把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校内外演展活动等)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实施以艺术教育为重要内涵的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技能,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组织奖。在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学生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在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演出活动中,音乐系合唱团学生演唱的《刘三姐山歌对唱》和数十名学生参加伴舞的多个节目获得了好评,学校被桂林市委、市政府授予“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筹备工作优秀组织奖”。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高职高专‘三合一’立体化公共艺术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学生参加2017年央视春晚演出
——创特色师范牌。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以培养全科型师资为目标,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推动师范教育协同创新,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师范教育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一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广西县、乡一级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三新三会”全科型师资。“三新”是: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三会”是:会备课、会上课、会艺术。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以师能培养为本位的“一三五”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全程”(全程培养教师职业能力:第一学年培养师德规范,树立专业意识;第二学年感知教学案例,训练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开展实习实践,提升教学能力);“三维模式”(通过“专业教育+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五能模块”(围绕师能培养设置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教师教学技能、艺术实践能力),各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形成对应支撑关系, 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形成了桂林师专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协调配套的育人体系。三是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实施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八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取八个教学基本功证书,即五个必修证书: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三个选修证书:在说课、班主任工作、音乐、器乐、舞蹈、表演、美术、特色体育、科技创新等特长展示中选择其中的3项,开设选修课。学校组织制定教学基本功考核标准,组织学生训练与考核,考核过关后颁证。四是开展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以“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桂林基础教育发展联盟”为抓手,发挥学校“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建立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研究部门协同创新机制,聘请桂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职称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教师教育专业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通过“双导师”制、“名师工作坊”、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优质课程共享、实践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推动专业建设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保证了学校与广西区内其他院校师范生培养的“错位发展”,形成了桂林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特色。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连续三届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大学生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获团体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中,有国际奥委会艺术作品入选及收藏奖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比赛奖获得者、国家级20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称号获得者。2017年4月19日至22日,桂林电视台对学校全科教师培养作了系列报道,2017年5月22日,广西电视台在“广西新闻”栏目以《桂林师专:试点培养全科教师为农村小学注入新活力》为题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桂林师专与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桂林市7所实验学校联合开展的“中学语文高质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得到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研究院的高度认可,并于2017年4月在桂林举办“全国高质高效语文单元教学精品课堂观摩研讨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教研人员约1400人展示精品课堂、推广研究成果, 得到了与会专家充分的肯定和一线教师的高度称赞。自治区教育厅拟向全区宣传推广该课题的研究成果。
积极服务桂林市和广西基础教育、学前教育
——毕业生成为桂林市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桂林师专办学79年以来,为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多名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学近80%的教师和70%的校长均系该校毕业生,100余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或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桂林市现有的5名中小学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有3名为该校校友。
——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桂林师专充分发挥师资培养培训的主体作用,积极服务地方教育,特别是服务农村基础教育。近5年来,学校开展“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举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培训班等,共投入培训经费2500万元,培训人员11000多人次,培训涉及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农村寄宿制班主任等7个学科,有力促进了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在2014年广西“区培计划”同类培训项目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在2014年、2015年广西“国培计划”同类培训项目绩效考评中均排名第二。(桂师文)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