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4 作者:周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近日,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聚焦情境与问题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举行。

近日,由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聚焦情境与问题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举行。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本次大会主题聚焦情境与问题,围绕多个层面,阐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情境创设的内涵。

大会现场还进行了“学思维”活动课程的优质课展示。

胡卫平:懂得创设情境让孩子终身受益

在会上,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思维活动课程》主编胡卫平表示情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基于真实的情境。同时,情境与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重要的条件。

胡卫平指出,情境可以分为课堂情境、班级情境、学校情境、社会情境。“以前我们更多地强调课堂情境,但实际上,班级、学校、社会这些情境对学生都有着重要影响。我们要从物质和文化,认知和非认知层面来看情境的重要性。”

比如,情境对学生创造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而情境会影响思维和人格,会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因素,这些都与创新休戚相关。

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的时候,他提出了几点建议: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适合学生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要求;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

同时,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的时候,他建议教师要基于情境复杂性与问题难度进行系统设计,逐渐深入。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境难度也要不断提升。比如《学思维活动课程》中关于分类能力的培养就做了系统设计: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情境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提问的难度不断增大。

崔允漷:新课标下亟需素养本位和真实情境的教学

“知识越多,不等于能力越强,素养越好。关键能力是能做事,必备品格是习惯做正确的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强调。

他用考驾照来类比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交通规则是知识考试,倒车是技能,而有了真实情境之后才能形成能力,而要形成素养必须要有反思。而学生的学习同样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为什么需要真实情境?在他看来,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将知识与学科联通,将知识条件化,让知识更加便于吸收。

真实情境指的是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即做事,强调任务即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即核心素养。任务一定是一种活动,而活动未必是任务,不能为动而动。

基于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背景,他建议教师们要重视单元设计。单元设计的目的是提升站位和格局,联结知识点与素养目标。课程单元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指向素养目标,是以问题链或任务串来组织的。(周雯)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