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阅读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陕西省大荔县观音渡小学以“阅读即教育”为理念,将书香校园建设深度融入办学体系,构建起“三读共融、家校联动”的立体化阅读生态体系。通过这一多维融合的教育生态,不仅厚植校园文化底蕴,更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阶梯,让书香成为校园一抹最鲜明、最亮丽的底色。
学生代表每周晨读环节
创新模式:阅读融入教育全链条
教师是阅读生态构建的核心驱动力。学校以“师者研读,全科育人”为目标,精心构建“一坛·三诵·两节”阅读矩阵,通过《全员阅读实施方案》的系统设计,从空间建设、资源整合、文化渗透三个维度,全方位升级师生的阅读环境,形成“顶层规划—学科渗透—班级深耕—家校协同”的全链条育人模式。每周三的“全科阅读分享会”打破学科壁垒,教师共研教育经典;“晨诵经典、午读名著、暮省感悟”的三段式诵读机制,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打造了“百童讲坛”“童梦剧场”等校本特色品牌,覆盖了全学段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热情。
在资源建设方面,引入丰富的电子阅读资源,构建起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多元体系,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文化营造方面,通过墙面标语、班级特色读书角等载体,将阅读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形成处处有书、时时可读的浓厚氛围。这些环境建设举措,不仅提升了阅读的便利性和趣味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师生的阅读习惯。
《诚实与爱》话剧表演现场
在每周三的全科阅读分享会上,教师围绕《给教师的建议》《跨学科学习》等著作,聚焦学科融合策略、学习科学前沿等教育热点议题,开展跨学科深度研讨。不同学科教师从多元视角出发,交流阅读心得与教学实践经验,在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拓宽教育视野,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教学能力的突破,真正做到以阅读促教学、以研讨提素养。
依托校园公众号,学校打造线上阅读交流平台。专栏定期推送教师阅读感悟、好书推荐,为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窗口;同步推出“每月一书”计划,由骨干教师牵头,整合多领域资源,精心打造“跨学科阅读资源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构建起知识共享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优质阅读资源的高效传播与利用。
通过“三读共融”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及阅读活动与环境的协同推进,学校成功打造了立体化的阅读生态系统。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在实践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阅读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必修课,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奠定坚实基础。
家校共育:打造阅读成长共同体
学校创新构建“双维四阶”家校协同体系,通过亲子读书会、21天阅读打卡等活动,将阅读延伸至家庭,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推行“三一”读书行动,要求教师每日摘录经典语句、每周撰写阅读札记、每月开展集体研讨,将碎片化阅读转化为系统的专业积累。同时,建立教师阅读成长档案,系统记录教师阅读轨迹与成长历程。这些阅读成果不仅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素材,更成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实践的重要依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成效显著:书香校园焕发活力
如今,开放式图书角成为最受欢迎的校园空间,日均图书借阅量提升了60%。在近期举办的古诗词大会上,低年级学生们将《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必读书目里的经典场景搬上舞台。他们灵动的表演生动诠释着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高年级学生则挑战《西游记》《小王子》等经典名著,通过精巧的分幕设计与细腻的角色塑造,传递角色的情感起伏,展现作品的深邃哲思,让经典的深刻内涵在光影流转间触动人心。
“读书月整本汇演”儿童梦剧场
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亲手绘制背景海报、准备角色服饰、制作道具模型,将平面文字转化为沉浸式的立体艺术,让书本里的文字真正“活”了起来。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阅读盛宴,不仅是知识积累的成果展示,更让经典著作在实践演绎中迸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校长韩英表示,“我们正将阅读从教学手段升华为育人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陕西省大荔县观音渡小学将继续深耕阅读生态建设,让书香成为滋养生命的源泉,以教育创新为每个孩子点亮精神灯塔,让更多孩子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