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声润三秦 工兴乡韵”推普实践团,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奔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开启了一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舟楫,深度耕耘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精准调研绘就推普蓝图
木竹村党支部书记祝振攀、指导教师曹静以及实践团队员合影
抵达四季镇,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敲开了一户户农家的门,一句带着温度的“乡亲们,我们是来聊聊大家平时说普通话的事儿”,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另一侧,手执旱烟袋的老人,望着说着标准普通话的孙辈,那份渴望打破代际沟通壁垒的叹息,成为团队聚焦老年人群体推普的重要动因。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敏锐捕捉到中小学生们对于普通话的积极性,他们渴望说得更规范、更自信。调研间隙,队员们现场示范“您好”“谢谢”“请问”等基础用语,一字一句耐心纠正村民的发音偏差,手把手引导。
普通话浇灌深山“绿宝石”
怀揣着“推广普通话,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实践团首站锚定富饶的木竹村。团队指导教师曹静、队长陈卓枫深度对话了木竹村党支部书记祝振攀。祝振攀指出,想要振兴产业必须学好、用好普通话,普通话就是眼下最需要握住的“新农具”。
实践团队员拍摄富硒猕猴桃素材
实践团成员背上设备,徒步深入藤蔓交织的果园深处,俯下身子,在田垄边、在果树下,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从富含天然硒元素的独特土壤性质,到清澈山泉水的引流路径,再到严格的生态有机种植管理流程。
面对“深山珍宝无人识”的最大痛点,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产品优势的传播不仅需要品质支撑,更需要语言的精准“翻译”。队员用凝练精准的普通话撰写解说词,以标准的发音、亲切的语调,将富硒元素、生物活性物质、生态链管理等专业术语,转化为消费者易于理解、易于传播的语言,搭建起从秦巴深山果园直通万千消费者心智的认知“云桥”。
团队指导教师曹颐戬在审阅样片时强调:“方言传递的是乡愁,而普通话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只有用规范、精准、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来讲述岚皋的风土故事和产业匠心,‘富硒猕猴桃’才能从地理标志符号,真正跃升为消费者信赖与向往的价值品牌。”
这些凝聚“西工大智慧”与推普心血的短视频作品,迅速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快速宣传,走出了秦巴山深处。实践团指导教师曹静在总结富硒果园行动时感慨:“推普在这里,已远非单纯学习发音词汇,它真正成了解读高附加值农业技术、精准传递品牌价值、最终撬动广阔市场的有力杠杆,是为富民产业插上腾飞的羽翼。”
推普架桥让非遗锣鼓在新时代敲响
非遗锣鼓表演现场
深耕产业的步伐坚实迈进之时,实践团在指导教师曹颐戬、曹静的引领下,创新性地将推普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道锣鼓”相结合。
为了深挖“大道锣鼓”的传承密码,副队长曲军艳在天坪村贺支书的热情引领下,探访了非遗传承基地。实践团员用镜头记录下传承人全神贯注的演绎,捕捉“大道锣鼓”珍贵的影音素材为后续传播坚实根基。
翻阅地方志后,曹静强调:“‘大道锣鼓’不仅是一种乐器表演,更是秦巴山区南北文化交融的一部‘活态史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珍贵的非遗不能仅仅是躺在博物馆里的‘活化石’,更要让它变成能自我造血、惠及百姓的‘文化金矿’。而普通话,就是那把让外面的世界理解它、欣赏它、愿意为它买单的万能金钥匙,是非遗价值的最佳‘翻译器’。”
在这项由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发起的“非遗推普行动”中,团队精心剪辑这些震撼的影音素材,再配以专业的普通话解说词,制作成系列精品短视频,让曾深藏乡野的“大道锣鼓”,真正“声”入人心,传播久远。
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推广普通话正是为非遗保护传承夯筑最坚实的语言基础,也是时代赋予青春的使命。他们立志将实践感悟化作持久动力,让个人理想融入非遗传承与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
普通话赋能深山“游”鱼破浪市场
秉承“语言+产业”的赋能理念,实践团再度聚焦木竹村蓬勃兴起的前沿产业——陆基循环水养殖中华鲟。养殖场依山就势,一片错落有致的蓝白色大型圆形鱼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犹如一座现代化的“蓝色工厂”。基地负责人介绍:“这是我们秦岭大山里搞出来的高精尖技术,这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是咱的‘心脏’。”
通过高效过滤器层层净化,以大功率增氧机注入充足氧气,智能温控系统实时调节。所有的水都在一个闭环里循环使用,充分利用每一滴水的价值,相比起传统池塘养鱼节水至少60%,再加上优秀鱼苗种源,科学配比饲料,保证中华鲟具有较高品质。
在交流中,队员们抓准养殖场当下面临以宣传推广为核心的痛点,迅速确定方案开展以标准普通话为核心“武器”的推广攻坚战。陈卓枫在拍摄间隙向基地负责人和祝振攀支书阐释团队的策略,“就是用这标准、动听的普通话,作为一把最灵光的‘金钥匙’,帮木竹村这把藏在深山里的‘生态金锁’打开山门,直通五湖四海的广阔市场餐桌。用最便捷的‘云’端传播,缩短从这深山鱼池到千家万户餐桌的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曹静/文 井祥睿、郭雪枫/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