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借与越南接壤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迎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遇。然而,边境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由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牵头,联合多所院校探索构建的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协同育人、课程改革三维发力,有效破解培训与需求脱节难题,为边境地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顶层设计筑基: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构建系统性顶层设计,是激活培训内生动力的关键。学校依托家政产业学院及相关项目经验,联合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及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开展专项调研,精准掌握跨境电商、口岸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将培训目标与沿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在资源统筹方面,学校积极争取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专项经费支持,联合市财政局设立培训专项基金,重点投入实训设备更新和校本教材开发;建立校、人社部门、口岸企业及本地龙头企业协同保障机制,将企业闲置车间改造为3个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和2个蔗糖产业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200余名学员开展实操训练,有效解决实训场地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
在质量管控上,学校构建以本地产业适配度、岗位技能达标率、学员留崇就业率为核心的“延边特色评估指标体系”,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实时监测学习过程,对结业学员开展6个月跟踪反馈,动态优化培训方案,形成“目标—实施—评估—优化”的完整质量闭环。
协同育人破壁:打造多元化合作网络
打造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体,有效打破资源壁垒。在校企合作层面,学校与中粮崇左糖业、广西丰林林业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培训方案制定和教材开发,安排技术骨干授课;学员每月进入企业开展15天轮岗实训,结业后直接对接岗位,目前已开设多个订单班,每个班招生40人,实现“培养—就业”无缝衔接。
在校政联动与校校合作上,学校联合人社、口岸部门在凭祥友谊关、浦寨口岸设立培训点,开展口岸从业人员短期培训;联合乡村振兴局在天等县、大新县开展技能下乡活动,组建教师与农业专家团队,采用“理论+田间实操+民宿观摩”模式授课;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享课程体系,选派教师跟岗学习,同时联动本地院校共享幼儿保育、家政服务等培训资源。
在跨国协作领域,学校与越南河内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制定《中越跨境电商运营职业标准》,开展“汉语+职业技能”双语培训,为中越边境人才流动搭建桥梁。
课程改革提质:实现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让培训内容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从“教什么”向“需什么”转变。内容优化上,学校删减滞后理论知识,增设贴合本地产业的特色课程,如电子商务专业删除《物流概论》中关联度低章节,新增东盟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凭祥口岸报关实务等内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相关课程中融入崇左边关旅游文化;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发校本教材,融入真实案例和职业技能认证考点,证书通过率提升15%。
模式创新上,学校构建模块化体系,基础模块涵盖产业概况、职业礼仪、安全生产规范等通用内容;特色模块分为跨境贸易、边关农产、边关旅游、乡村振兴4个方向,供学员自主选择;岗位定制模块根据企业需求精准设定,理论、实操、企业跟岗时长比例达1:2:1。
动态更新上,学校建立产业调研联动机制,每季度组织教师调研产业新技术、新工艺,2024年第二季度新增AI选品、边关生态研学等课程内容,全年更新课程模块12个、新增实训项目8个,学员岗位留存率提升25%。
经过多年实践,该培训模式成效显著,累计服务本校学生4500人次、开展社会培训4800人次,辐射同类学校师生5200人次,面向东盟开展培训3600人次。该模式不仅为崇左市产业发展输送大批技能人才,更形成可复制的边境中职培训经验。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