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山东省鲁东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当前社会对基础教育心理育人能力的迫切需求,探索构建适配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体系。学校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等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确立以“觉察、认知、预防、引导、应对”为核心的五维能力结构,创新形成“课程融合—精微实训—二课拓展—三习强化”四位一体的系统路径,全面提升师范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能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构建能力结构主线 推动课程有机融合
为回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全过程育人要求,鲁东大学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通过需求调研、专家论证、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确定了师范生“觉察、认知、预防、引导、应对”的心理健康教育五维结构。其中,“觉察与认知”指向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即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准确识别学生的心理状态。“预防、引导与应对”指向心理健康辅导能力,预防是指识别学生潜在心理风险信号,防止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或恶化;引导是指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应对则是指有效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模块系统嵌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面向非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微专业,实施精细化、微型化技能实训。设计“基础模块—核心模块—拓展模块”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全面覆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应用等核心要素。基础模块纳入教育通论、班主任工作艺术等教师教育课程中,系统传授心理育人基本理论与认知方法,核心模块设置青少年异常心理识别与干预、学校心理辅导技术与实践2门核心课程,拓展模块包括校园欺凌预防矫正的方法与技术等12门课程,采用“大班讲授—中班研修—小班实训”递进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情境模拟等方法,有效促进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迁移。
强化实践实训协同 提升能力转化实效
在保障课程教学系统性的基础上,鲁东大学注重以真实场景为载体,推动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落地,并持续拓展应用空间,提升师范生在复杂情境中的应变与心理育人能力。
在第二课堂拓展中,学校围绕“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三类载体构建任务体系,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线上心理帮扶等项目,引导师范生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师生关系构建、心理氛围营造等实践情境中。与此同时,师范生还可参与心理咨询中心志愿服务,以及与社区、妇联、司法矫治机构共建的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打通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三习强化实践中,学校以“见习—研习—实习”三个阶段推进能力层层递进融合。要求师范生完成“一课一案一访谈”,即讲授一节心理健康课、策划一项心理主题活动、完成一次个案访谈与测评分析。同时,学校与50余所中小学合作,开发实践清单,配套TC Lab线上平台,融合VR情景模拟与AI测评工具,为师范生提供真实的、交互式的系统训练与能力转化支持。
该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注重体系成果积累 提供心理育人鲁东范式
经过多年探索,鲁东大学逐步构建起“融合·实训·拓展·强化”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体系,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形成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鲁东样本”。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学校师范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的比例从50%提高到85%,成绩不断取得突破。师范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田家炳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奖励72项;在《心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9篇;41%的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重资质;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80%的毕业生已成长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2018级本科生李欣霏荣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齐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
在学科发展方面,学校已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获批国家一流专业1个、山东省一流专业2个,助力全校8个专业通过师范专业认证;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1个、山东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建成“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3个,山东省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4个;出版《学校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12部,累计发行逾18万册;专任教师获评全国优秀硕士生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硕士生导师2人。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项,获评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
在课程资源方面,学校开发上线数字化课程与教材,涵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班级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并配套建设了数字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和慕课资源被200余所高校采用,惠及学生7万余人。自主开发TC Lab一体化线上行为实验平台,结合VR情景模拟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手段的应用还延伸至第二课堂与社会服务,与各地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妇联与司法矫治中心等机构建立网络协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远程指导和案例共享。
在推广应用方面,学校相关经验受邀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上分享,获得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等学者的高度认可,并被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喀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省内外十余所高校采纳借鉴,为高校师范生培养体系及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心源计划”等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相关经验被纳入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现场会典型案例。
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课程平台、拓展实践空间、深化育人内涵,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鲁东经验”,持续赋能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