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定向军士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培养了熊倪、龚智超、杨霞等奥运冠军。目前该校是全国定向培养军士的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培养定向军士体育专业人才的学校,已构建特色鲜明的军体人才培养模式,军体共育成效凸显,发展势头稳健。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军士教育学院国旗护卫队亮相全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
学院立足国防动员与军队建设对定向军士体育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定向军士体育专业(涵盖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两个专业)为实践载体,以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支撑,有针对性地解决定向军士培养中供需错位、军地协同薄弱、课程体系滞后、师资结构单一等结构性问题。学院依托体教融合优势与深厚军地合作传统,紧密对接部队军事体育训练实战需求,以“为战育人”为根本宗旨,构建政策赋能、军地赋能、课程赋能、师资赋能的“四维赋能”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学非所用、训非所战等痛点,显著提升定向培养军士的军事体育素养、岗位任职能力与综合战斗品质,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范式。
在政策赋能方面,锚定供需匹配,建立“军—校—地”协同机制。学院建立联合培养体系,与湖南省军区、武警湖南总队、湖南省教育厅等各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军地共享实训基地12个,通过联合授课、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军士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链条闭环管理,确保培养内容与部队需求“零时差”对接,协同育人机制高效、可持续。与武警湖南总队、湖南省军区、各地市武装部开展技能培训合作,为武警、陆军等军兵种及地方消防总队提供培训项目20余个,受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积极争取湖南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专项政策支持,设立定向军士培养专项基金,满足实战化教学需求。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专业教师指导官兵训练
在军地赋能方面,深化军教融合,构建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成立定向军士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委员,定期研讨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科学组训、以训促战理念,形成军地协同、训战一体训练体系,推行“三段式”实践教学:第一学年校内基础学练,由军队退役教官开展军事基础训练;第二学年基地轮岗带练,组织学员到军事训练基地参与新兵适应性训练辅助教学;第三学年岗位顶岗赛练,安排学员到部队基层连队协助军事体育训练和比赛,实现实训即实战。
在课程赋能方面,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实战化教学资源。学院构建“三维四层”课程体系:以“体育素养、军事素养、职业素养”为横向维度,以“基础体能、军事技能、岗位适应、综合实战”为纵向递进,开发《军事体能训练》《军事器械体操》《军事技能训练》等12门核心课程,其中《军事器械体操》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实践》等4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学、研、训、赛、创”教学模式,通过兴趣引导、思维激活等环节,打破传统教学壁垒,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战斗体能素养。另外建成省级军地远程交互式教学平台,建设虚实结合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模拟+线下实操”融合教学,实现军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定向军士组织战术训练
在师资赋能方面,优化师资结构,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聘任5名军队退役人员担任军事技能教师,选派10名专业教师到军队训练基地跟岗锻炼1个月以上,考取军事体能教练员、四会教练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院派出多名体能教师为部队、国家及省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体能训练及教学。
目前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5%。依托军地双方资源实施导师制度,为战士、学生配备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军队教官驻校制度,共同开发课程、指导项目,引入部队优质课程与教官资源,形成“军队教官+校内教师”协同授课模式,实现部队最新成果进课堂、院校训练数据供部队参考的双向良性循环。
近年来,学院通过定向培养军士“四维赋能”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0余项,学生入伍率达99%,学生毕业后在部队获三等功以上嘉奖达300余人次,学院培养的定向军士在基层连队军事训练辅助工作中作用突出,为全国高职定向军士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典型经验。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