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职教板块——亚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研讨会在杭州市召开。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邵从清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系统分享了该校立足纺织特色、深耕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其“四方携手、造船出海、经纬中外,打造纺织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的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邵从清作主旨发言
据悉,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点,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江苏省盐城市。学校明确自身“纺织特色、高职属性、地方根基”定位,以“根植地方、厚植师生、深植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兼具中国特色与盐城印记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体系,目前已获江苏高校“郑和学院”立项建设单位、江苏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突出贡献奖、国际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等多项荣誉。
秉持“三植”理念 筑牢国际化发展根基
多年来,该校将国际化发展与区域产业、师生成长、产教协同需求深度绑定,以“三植”理念为支撑迈出加速发展步伐。
根植地方,锚定产业需求落脚点。紧扣盐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定位及长三角纺织产业集群优势,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产业升级需求,学校构建了“地方需求—国际资源—人才输出”闭环联动机制。联合天虹国际集团与越南院校、企业共建“海外实训基地”“纺织技术转移中心”,开发“本土化+国际化”课程体系,精准培育地方企业“走出去”所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厚植师生,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以师生成长为核心,搭建“走出去+引进来”双轨平台。一是实施“海外研修计划”,每年选派专业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访学;二是聘请外籍专家、行业技术能手担任“产业教授”,深度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指导,着力打造一支兼具国际视野与实操能力的双语双师型教师团队,让师生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与传播者。
深植融合,拓展协同发展新空间。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抓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国际协同,实现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三维融合。深化“纺织技术标准与职业资格互认”项目,推动学历证书与国际行业证书“双证融通”,显著提升毕业生国际就业竞争力。
打造五大特色 拓宽国际化办学路径
依托核心理念,该校聚焦五大特色方向,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化办学新路径,取得多项显著成果。
创新“四方五元”机制,树立职教出海样板。学校牵头成立郑和学院理事会,聚合本校、越南天虹纺织集团、河内纺织工业大学、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四方主体,构建“校区共建、师资共组、人才共育、科研共进、成果共享”的“五元融合”紧密型合作机制。相关实践成果《“教随产出重融合,校企同行走出去”—— 纺织类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斩获 2024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获评省“十四五”国际化品牌专业。
推行跨国学徒制,培育本土化人才高地。建成HSK语言中心、“和美”文化交流中心、黄道婆工坊等五大平台,与越南天虹纺织集团创新开展“境内基础技能学员、境外岗位技能职员”跨国学徒制,通过“师徒对接、双员一体”模式(以职业认知、企业真项目实践、独立顶岗为核心),实现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内容 “零对接”。目前,学校已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4届越南籍染整技术、现代纺织技术订单班学生均顺利毕业,成为越南天虹纺织工业园区技术和管理骨干。
组建混编教学团队,打造师资建设标杆。结合发展需求,组建由31名企业技术能手、18名中外高校教师构成的“双语双师双能”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既熟悉本地教学环境,又具备行业前沿技术视野:选派博士、教授等骨干教师赴越南天虹集团开展员工培训,助力本土化“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落地;实施国际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依托海外技术转移中心开展跨国技术攻关,服务企业产品升级与技术迭代。
建设三维教学工坊,构建资源输出范式。对接国际纺织业态人才需求,构建“双平台+三模块+三方向” 课程体系,依托校企联盟聚焦纺织新材料、纺织机电、纺织数字贸易三大领域,优化中华文化与“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制订并输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标准及“智能纺纱加工”等11门课程标准。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校企共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获评省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省在线精品课程14门,获批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重点教材5部、双语教材4部,实现优质资源跨国共享。
搭建多元集成平台,深化科教融汇渠道。依托省生态纺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载体,校企共建“语言文化+实验实训+技术研发+技能鉴定”一体化平台,建成越南(天虹)技术转移分中心,引进30余名高水平专家。聚焦纺织服装产品设计、智能生产加工等领域,获批国家级高端引智计划项目5项,完成国际技术转移20项;纺织专业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专利成果转化数等指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践行“和美”文化 创新留学生教育治理
在留学生教育领域,该校以文化为纽带,构建“以文化人、和适管理、文质兼美”的特色治理体系。
文化浸润筑根基。将中华发绣、蓝印花布、瓷刻等非遗文化及盐城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教材与汉语言教学,承办外国留学生“悦读盐城・体验绿色生态文化”活动,组织参观博物馆、开展刺绣研修、开设书法课程等,在文化濡染中提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近两年,留学生集体及个人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学校在此方面的美誉度持续攀升。
趋同管理提效能。成立留学生工作委员会,推动国际教育学院组建留学生学生会、汉语交流协会等自主管理社团,推行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完善校内规范与校地合作机制,确保留学生“留得住、适应快、发展好”。
标准对接塑品牌。依托现代纺织技术省品牌专业招收来华留学生,专业标准对接悉尼协议,优化“语言文化+职业素养+技术技能”菜单式培养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技能鉴定站开展定向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育人理念。
该校党委书记邵从清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秉持开放办学方针,以“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为指引,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速构建校企合作国际化新生态,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出海谱写新篇章。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