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现代服务业持续提质扩容,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的职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鄂州职业大学作为湖北省重点高职院校之一,始终秉持教育初心、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实践全过程生涯教育模式,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与引导。
理论基础与现实痛点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科学的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生成长规律。从现实需求看,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与实践属性,与生涯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学校2024级新生“生涯启航 筑梦专业行”调研数据显示,近43%以上的新生在专业选择上受到家庭或朋友的建议,27%的新生对所学专业比较迷茫,缺乏自主规划意识。这种认知滞后与规划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技能积累与就业竞争力。构建全程化、系统化、闭环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已成为推动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影响学生专业填报的关键因素
全周期构建闭环体系
鄂州职业大学以“启蒙—探索—决策—反馈”为逻辑主线,构建了覆盖学生全学习周期的生涯规划闭环体系,实现生涯教育的全程化、精准化与动态化。
入学阶段:重在启蒙与认知。新生入学阶段是职业意识的唤醒期。学校通过开展专业导论课程、行业专家讲座、企业开放日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对应的职业路径与发展前景。同时引入职业兴趣测评、能力倾向评估等工具,由专职生涯导师进行一对一解读,形成个性化认知报告,助力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自我概念。
在校阶段:强化探索与实践。在校期间是职业能力培养与方向调整的关键期。学校构建“专业课程+生涯课程”双轨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行业案例与前沿动态,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必修课,涵盖职业素养、证书考取、目标管理等内容。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技能竞赛”三维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综合素养。建立学期复盘机制,由导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成效与实践反馈动态调整规划路径,增强教育的适应性与实效性。
毕业阶段:聚焦决策与衔接。毕业阶段重在推动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决策并顺利就业。学校开展专题辅导,帮助学生权衡就业、升学、创业等选项,运用SWOT分析等工具提升决策科学性。构建“课程+平台+活动”三位一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强化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实用技能训练。同时,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在就业后1年、3年、5年等关键节点收集其岗位适应、职业发展情况及对学校教育的建议,为体系优化提供实证依据。
多主体协同推动体系落地
一是强化三大支撑保障。在师资方面,学校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心理教师构成的复合型指导团队,提升生涯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实训安排与能力评价,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文化层面,学校通过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文化周、优秀校友分享等活动,营造重视生涯规划、崇尚技能成才的校园氛围。
二是构建科学评估机制。学校建立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学生自我认知清晰度、职业目标明确度、就业质量满意度,教师教学效果与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评价等。学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成长档案分析等定量与定性方法,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并将结果用于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生涯教育体系的持续改进。
构建全过程生涯规划闭环教育体系,是鄂州职业大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该体系通过全程化设计、多主体参与、动态化调整,有效提升了生涯教育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就业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做的转变。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创新生涯教育模式,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个性化指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生涯规划教育更加精准、高效、有温度,为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制造强国与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