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郑春华:让孩子体会平凡背后的伟大

发布时间:2019-04-09 作者:张贵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天不亮就起来清扫的环卫工、为夜归人提供便利的营业员、照顾别人家起居的保姆、每天奔波在城市的邮递员……这些职业有什么共同点?背后又有怎样的酸甜苦辣?在“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中,这些普通职业者被推到台前,讲述各自的奇妙经历,浓浓的善意在字里行间流淌,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

但也有人很疑惑,“大头儿子”和“小饼干”的妈妈怎么关注起职业人的生活?善于描写儿童故事的她缘何将目光对准城市里的成人?日前,郑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多年前就开始观察、思考这些普通的职业人,作品出版不过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对现实的一贯关注。之所以推出这套作品,是希望孩子们知道、了解、尊重这些人,“平凡岗位上的职业者看似平凡,却用辛劳为城市带来了舒适与温暖,他们应该更多地被社会所了解,也应该被更多的孩子们所爱戴”。

“我天生对各种职业感到好奇”

郑春华坦陈,任何写作都来源于生活,既然写生活,就要有生活基础。对作家而言,并不是要求作家刻意去观察,而是成为一种习惯。“我天生对各种各样的职业感到好奇,对各种群体尤其是身边的普通人比较敏感。就像每次坐飞机的时候,我都会看到导航员拿着小旗,很想知道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会有怎样的故事。其他的像铁路扳道工、乘务员等,春节不能回家,又是怎样过节日的。我也好奇是谁到了晚上把路灯打开。这些小事大多数人可能习以为常,而我却喜欢翻来覆去地想”。

这种思考慢慢地成为一部部作品,每部作品看上去感觉特别亲切、温暖、真实。就像在写《米斗的大计划》时,主题是爸爸去世后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人觉得细节很真实,疑惑作者是否有亲身经历。在郑春华看来,主要是她的母性使然,她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于是就想他怎样重拾勇气、继续生活,于是与之接触的过程中,很多细节慢慢储存在她的心里,并很顺畅地写了出来。

“我一直写低幼儿童文学,不擅长跟潮流,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从现实中获得的体验和灵感。”郑春华说,这套绘本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发现许多大人向往成为大款、博士、著名企业家,不少孩子一心想成为大明星,这种情况我觉得不太正常。向往明星没有错,只是更多的人注定要平凡,他们也需要被关注,毕竟明星的台子也往往是由普通人搭建的。另一方面是现在社会对普通人也缺乏足够的尊重。例如,不少孩子没有意识到保姆也有自己的家,常常忽略了保姆自身的情感需求。我们不能让这些职业者一直默默无闻,于是想以绘本形式写一写他们的故事”。

郑春华也希望各种职业者能重新审视自己,他们长期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很多时候自己未意识到所从事职业的意义。于是,她别出心裁地在作品中设计了一些颇具奇幻色彩的情节:扫地工人把地扫得干干净净,连外星球也一并打扫了,外星球的灰尘掉到地球上,成为五颜六色的鲜花;便利店小李子热心帮助他人,一天店里来了一只熊,熊不会说话,但还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此创作的初衷,郑春华在自序中写道,“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普通职业和普通人的存在了,我们忽略他们,甚至歧视他们,殊不知一个社会的架构恰恰是建立在许许多多普通人和普通职业上的。愿今后的孩子能在成人的引领下,尊重和了解这些在普通岗位上勤奋工作的普通人,让他们的汗水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背景音乐”。

据了解,“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目前已经出版4本,分别是《金牌邮递员》《便利店的夜晚》《小镇上的大扫帚》《球阿姨的园子》,另外写消防员、警察等职业的5本将于明年面市。每个故事都聚焦普通的、不起眼的职业人,充满童话色彩,妙趣横生且让人感动。

“我从早期爱写诗中受益很多”

在国内的幼儿文学作家中,郑春华是绕不开的人。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就表示,“郑春华一直是活跃在一线的、非常贴近儿童的幼儿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文字让人感动,尤其是写小人物大情感的‘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很容易打动读者。回顾她30多年来创作的作品,都能找到童真与童趣以及她对孩子的爱和珍惜,这套书同样具有动人的力量”。

的确,无论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还是“小露珠”系列,郑春华的作品都非常畅销,深受小读者喜爱。对此,郑春华认为,这一方面与自己在幼儿园当过保育员有关,“我很爱这个职业,能调动自己的才智,我想告诉孩子们,普通职业也能创造奇迹。做到极致,就是跨越了生命之间的障碍,让自己快速成长,帮助到更多的人,就像便利店收银员能帮助到熊,邮递员能帮助到流浪猫、流浪狗,清洁工让外星球也变得干干净净。”另一方面,可能与自己早期爱写诗有关。

实际上,郑春华早期创作的幼儿诗集《圆圆和圈圈》《黑眼睛》《好阿姨》等作品,品质非常高,曾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小松树”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我写作不考虑市场,只想做到好看,保持自己的风格。”郑春华表示,她喜欢不断创新,超越自己,同时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习惯。她曾经特别喜欢柯岩、林焕彰、金近、鲁冰以及米尔恩等名家的儿童诗,并受益颇多。这些诗歌有味道有童趣,对语言的打磨非常讲究,至今读起来仍然很棒,非常触动人心。“现在,很多小朋友写诗歌非常好,甚至比大人写得还有诗意,我就读到过一个孩子写的《爷爷走了》,其中有一句‘路上撒了很多玉米片,在我看来就像一颗颗星星’,语言简洁到位,通俗易懂,有很大的回味空间。对孩子而言,诗歌是很重要的一个阅读门类,能为其学好母语做准备”。

这种诗歌的节奏也体现在“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中。例如,《金牌邮递员》不只给城市里的人送信,还给流浪猫、流浪狗送信,还请小鸟帮忙送信,充满了浪漫的诗歌色彩。郑春华告诉记者,虽然作家可以写任何题材,但问题是怎么呈现和表现,一厢情愿、自我沉醉肯定不行。例如,消防员是很沉重的题材,不可能好玩,切入点要既庄重又感人,小孩才看得进去。她追求情感真实,力求传达出艺术感染力。而写作时,她表示“获得了很多乐趣,脑子里有很多想写的东西。一旦进入写作状态,也就进入了儿童世界,像诗歌一样的感觉就会浮现出来”。

“好的图画书是合作出来的”

对于此次写作与以往的不同之处,郑春华认为不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那种,自己完全尽兴去写。“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在形式上的改变,抑或采取的图画书形式,使得她对画家有很大的依赖,写作时不自觉地考虑到画面的呈现,避免过于抽象、枯燥乏味。

“图画书这种形式其实不讨巧,形式、内容、画面都要考虑,要给画家二度升华的空间”。郑春华说,还要跟编辑多沟通。编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图画书一定离不开编辑的付出和严格把关。“对我而言,这是第一次尝试,需要把编辑、插画家的意见和反馈都充分吸收,并通过不断修订文字表现出来。尽管来来回回改了很多次,但良好的合作结果是作品给人惊喜”。

在“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新书首发式上,插画家沈苑苑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在她看来,一本比较成功的作品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文字、二是绘画,三是设计,四是印刷。这四个部分中,后面两个部分是不容易掌控的。因为很多部分是自己设计、编辑一条条改。“我再努力画,也就是完成了四分之一,不好好画是放弃了四分之一。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作品有百分百的增色”。实际上,沈苑苑在画面的表现上的确做了精心设计,如清洁工的头发与扫把非常类似,便利店收银员的围脖与大熊的颜色很接近,整体来看的确是一套颇有特色、颇为耐读的作品。

对于“郑春华奇妙绘本”系列的绘画特色,国际绘本专家 、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评委费嘉就表示,翻阅过程中能感觉画家下了很大功夫,每一本都有一个主色调,像球阿姨是粉色调、邮递员是绿色调、乐阿姨是橙色调。这在沈苑苑以前的绘本中很少看到。“她把绘画语言比较用心地表现在绘本中,且人物塑造得特别好,表达出了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也让这套作品具有感动人心、广泛传播的力量”。(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贵勇)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