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文学之美润泽一所乡村学校

“王世龙文学教育工作室”在山东乡村设立

发布时间:2019-04-17 作者:张树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日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在山东省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挂牌建立了“乡村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实验基地和“王世龙文学教育工作室”。同时与日照作家协会、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合作,举办了“作家进校园”开辟文学大课堂及图书捐赠助学公益活动。研究会指导专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著名作家赵德发,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校园文学研究专家、诗人王世龙,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编辑部主任、著名诗人蓝野以及日照教育和文学界相关专家、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共同研讨乡村教育的文学创新之路。

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于1958年建校,在当地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学校。面对地处乡村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而城市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生源过于拥挤的极端现象,校长刘树伟在思考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新时代农村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他由当年一个偏僻乡村初中学校创办的山泉文学社,走出了三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成功例证而认识到,通过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抓住文学教育,改革语文课程教学,将是一条有效途径。于是,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申报立项了 “创建乡村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实验基地,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刘树伟校长的实验方案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赞扬,使师生深受鼓舞。对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对创办文学特长生实验班引领、活跃校园文学,对探索文学课堂改变语文读写教学方式,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带动其他学科的整体提升,都给予了美好的期待。

“王世龙文学教育工作室”是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日照市作家协会和莒县教体局名义共同设立。诗人王世龙曾是山泉文学社的组织者,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学教育的推广,他曾获得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二十年前,他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投入到校园文学研究与推广的神圣事业中,他编杂志、编书、组织活动、开展研究,为校园文学、为文学教育、为文学阅读不遗余力地鼓吹呼吁,团结了全国各地的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披荆斩棘,戮力前行。这个过程中,陈建功、高洪波、梁晓声、金波、张之路、曹文轩、白烨、吴思敬、林莽、苏立康、顾之川等一大批重量级作家和学者热情响应,鼎力支持,使得校园文学与文学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学阅读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带领校园文学研究团队,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践推广活动。按照“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育方法,指导组织“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评奖活动,举办校园文学研究论坛、文学课堂展评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大地推动了校园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他期待用文学教育培养乡村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工作室设立之后的首场公益活动上,在赵德发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他说,文学是可爱的,它可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传达情感,中学时代我们可以爱它,但不能过于迷恋而影响基础学科的全面发展;日照当地作家夏立君先生的作品《时间的压力》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他用自己的写作经验告诉师生们,写作需要创造性模仿,需要个性化阅读;1980年代从山泉文学社走出的三位诗人海生、蓝野、山妹同台与师生们交流“文学帮助我们成长”的经历,分享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体验。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获得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表达思想的能力。诗人作家们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文学对心灵的滋养无可替代。(张树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