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五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19-04-30 作者:刘好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jpg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好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共党史、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充分发挥中共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 4月27至28日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总编王炳林,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基地主任戴建兵,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综合处处长李凤龙,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王红等出席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戴建兵在致辞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的召开,有助于河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进一步研究、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做好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的研究教育和宣传,推进铸魂育人工程。

宋学民在致辞中认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将继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有关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好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的研究和宣传。

王红在致辞中表示,西柏坡有着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丰厚的历史资源,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的光荣使命,希望能与各高校加强联系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充分挖掘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把党史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王炳林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第五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6月,教育部和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复旦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设立“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6年来,“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步形成了“研究、资政、育人”三足鼎立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红色文化传播合力。自2015年开始,“研究中心”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高校党史教育论坛,搭建研讨交流平台,目前论坛已成为高校研讨弘扬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交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要品牌,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会议主题,王炳林认为,开展国史研究,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在历史进程与历史经验的研究方面,需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考虑重大问题。看待70年历史进程,要看到历史的整体性、曲折性和多样性,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共和国的历史;按照全面、辩证、比较的原则,认真总结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经验。在历史规律和历史精神的研究方面,应坚持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在把握历史规律时,要认识到历史精神不可替的力量,深入挖掘革命精神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特征。在历史学与历史观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来看待历史,坚定历史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会上,围绕“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赶考精神’与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党史研究与党史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等议题,嘉兴学院吕延勤、北京大学史春凤、南京师范大学王跃、湘潭大学李佑新、河北师范大学戴建兵、中国人民大学宋学勤、北京师范大学周良书、西南大学黄蓉生、浙江理工大学渠长根、井冈山大学张泰城等10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向看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抉择》《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信仰选择》《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奠基性贡献》《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的执政准备》《新中国70年与中共党史学的演进》《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范式问题》《论红色文化资源的“立德树人”时代价值》《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几个问题》《关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德智体美劳育人的几点思考》大会发言。

在分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议题积极发言、广泛交流。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的研究教育宣传和党史人才培养,为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论坛筹备期间,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100余所高校和部分地方党校以及部分军队院校征文共300余篇。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