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改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5-05 作者:敖咏超 莫蕾钰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友捐赠额呈迅速增长趋势,正逐步成长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资金补充。然而,和国外知名大学的校友捐赠数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呈现较强的地域差距、品牌效应明显、捐赠形式较单一;大部分高校还存在筹资能力较为欠缺、捐款信息披露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校友工作专业度不足的问题。为提升校友捐赠热情,高校应加强学校综合实力建设、尊重多样化捐赠方式、精心设计校友服务环节、明晰信息披露政策并专业化运营基金会。

关键词:校友捐赠;动因;大学基金会;优化建议

高校校友捐赠的现状

201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通过艾瑞深校友会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大学校友捐赠额自2011年的1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年的400多亿元人民币,校友捐赠数额增长迅速。在2017年的高校校友捐赠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武汉大学校友捐赠数量分别达到了25.29亿元人民币、21.44亿元人民币、16.41亿元人民币,校友捐赠榜前五的院校校友筹资金额均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①。

具体看来,我国高校校友捐赠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校友捐赠额地域差距明显[2]。校友捐赠规模与院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实力有正向关系,即高校地处区域的经济实力越强,则校友捐赠规模越大。例如:2017年,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四地的校友捐赠总额达到了120多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前一百名高校校友捐赠总额的30%;而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校友捐赠额度只有不到1亿元人民币②。

第二,校友捐赠额与高校品牌挂钩。根据胡润慈善榜、艾瑞深校友会校友捐赠排行榜以及各高校基金会网站信息,选取2000年—2017年我国累计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料相对透明的校友综合出167名校友样本发现,大额捐赠校友捐赠的几乎都是国内原“211工程”“985工程”高校[3]。说明大额捐赠校友们更加青睐那些国内综合实力强的重点大学来捐赠。该结论与马尔凯利2005年研究结果类似:在校期间的教育质量越高,毕业后向母校捐赠的可能性较大,捐赠数额也比较高[4]。

第三,校友捐赠形式较单一。我国校友捐赠的主要方式是现金募捐,高额捐款只能通过邮政汇款和银行转账等渠道。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出现了网上筹款(微信众筹、信用卡小额自动捐赠等)模式[5]。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捐赠形式,我国捐赠方式还是显得单一。美国高等教育接受捐赠的形式多样,既可以采用现金形式进行捐赠,还可以使用固定资产进行捐赠。除了实物财产捐赠,也包括有价证券、信托、寿险捐赠及遗产捐赠等各种方式进行的个人财产捐赠[6]。我国捐款形式单一,不仅减少了企业家校友捐赠的积极性,而且也限制了捐款人的捐款行为。

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的动因

第一,母校对校友的关注促进校友捐赠。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以及毕业后对毕业生的关注度增加企业家校友捐赠。在校就读经历及丰富的校友活动经历值得校友追忆,学校给予了校友在校期间良好的学习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以及优质的教学设备等。校友饮水思源,主动向自己的母校捐赠。校友毕业后与母校联系紧密,学校经常举办校友活动增进学校和校友之间的感情,让校友切实体验到温暖、亲情感。母校持续给予的关怀给了毕业校友归属感,学校把校友当成朋友,自然会增加校友捐赠的可能性。

第二,捐赠知名高校更有助于扩大校友的知名度。校友给知名高校捐赠,能够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大额捐赠校友往往会优先捐赠更为知名的院校,知名院校一般有较好的高校声誉。这对于校友而言是一种无形的馈赠,不仅可以带来更高的社会认同度,而且也会带来更珍贵的校友资源,对校友和学校来说是双赢。

第三,优秀师资影响校友捐赠。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教师。人才培养的对象,即是进行校友捐赠的主体。优质的教师意味着教学质量高,所以培养出来的精英校友的几率就多,进而校友创造的财富总额大,这对于校友捐赠额的提升是有显著影响的[7]。教师质量高不仅有助于优秀毕业生的产生,而且优秀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这有助于后来校友产生捐赠意识。优秀的师资也能够提高高校科研能力,获得社会更多奖项,从而增加社会媒体关注度。

校友捐赠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友捐赠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筹资及资金运用的信息公开不足,在机构组织管理、校友关系处理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对开拓校友资源方面人力、物力投入不够,导致校友捐赠工作不能很好展开。高校需要通过学习国外高校筹资经验,只有 不断自我反思、总结,才能提高校友捐赠服务能力。

第一,高校捐赠的信息透明程度不高。据2015年基金会中心网公布的数据,中国433所高校基金会的平均透明指数仅为43③。低透明指数会拉低高校社会形象,削弱吸引捐赠资金的能力,且资金使用公开度不足使得捐赠校友产生质疑,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某大学前校长褚某贪污并销毁会计凭证,最后锒铛入狱,给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影响校友捐赠热情及对母校的信心。

第二,我国高校组织机构专职人员不足。高校校友会及基金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石慧霞(2005年)对我国40所高校校友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校友会平均专职工作人员为2.9人,兼职人员为1.2人[8]。机构人数少且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大部分人都不具有经济金融及管理学背景。机构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机构内部管理、资金处置失当,开展的校友活动单一—校友会服务能力受限,进而影响校友对母校捐赠的热情。

第三,高校对捐赠校友不够重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母校印象不深[9]。中国高校普遍对企业家校友的发展关注不足,但在后期捐赠中,又对企业家校友寄予厚望,这是对校友的不公平。校友不是高校敛财的“工具”,而是高校的一分子。

优化基金会工作建议

我国大学校友捐赠的数额已经非常可观,但亦要正视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根据2018年全球高校排名,我国内地2,000多所高校只有6所进入世界百强[10]。持续的财政支持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基础,多数大学发展都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家校友是未来大学捐赠的主力。当务之急,高校需要努力加大对校友方面的工作,吸收更多的校友捐赠捐款。

第一,加强学校综合实力。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创富能力强的校友,他们回馈母校的能力和捐赠率、捐赠额会更高。因此,高校需要修炼“内功”,培养出优质有能力的校友[11]。学校应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资源,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能力的优化与激励;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取得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从而提升自身的美誉度和关注度。在此基础上,要善于经营社会声誉,打造学校品牌,从而提升学生、校友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第二,尊重多样化捐赠方式。重视小额捐赠,正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不管是大额捐赠还是小额捐赠,高校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感谢,把捐款人记入校友光荣榜。让捐赠模式更具多样性,增加筹款渠道,如加设QQ打赏功能、设立高校微信捐赠专用公众号等。此外,还应增加金融产品捐赠渠道,如股票债券等,尊重并吸引校友的远期捐赠。

第三,精心设计校友服务环节。让校友体验到母校给予的温暖,让校友有归属感。从学生进校到生命终止,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应该贯穿其一生。高校应该组织各种校友活动,如举办校友文娱活动、校友培训等多种类型的活动,提供校园图书、停车位等资源的共享,让校友受惠,培养校友对母校的浓厚感情。当校友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时,学校应提供平台、培训及机会进行救助。让校友及校友服务机构都充分意识到彼此的互利共赢关系。

第四,明晰信息披露政策。我国大学校友会组织应对披露信息做到真实、及时、准确[12]。一方面,强制改善管理制度,建立处理问题的标准流程,戒除“懒散”“依赖”的不良作风;另一方面,标准化信息披露方式,直面利益相关者问责,赢得社会信任。目前,国内虽然政策制度框架有所改善,但在落实细则存在问题。且当前审查程序不够严谨、存在信息舞弊现象;可考虑增加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共享和责任分担。

第五,专业化运营基金会。大学基金会、校友会需要健全自身的管理机构。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筹资部门,不但确保捐赠渠道的畅通无阻,筹资活动卓有成效,而且保证信息披露及时有效,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建立专业的投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加强投资运作,提高校友们捐款的投资效益[13]。制定基金会管理操作流程制度,形成从理事长、理事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规范化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价、落实问责制度及激励发展渠道,使得流程规范性与专业性增强,工作人员有信心、动力以及长期提升空间。{作者:敖咏超 莫蕾钰,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于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年校友排行榜http://www.cuaa.net/.

③数据来源于基金会中心网http://www.foundationcenter.org.cn/.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9-0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王云龙.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4):59-61,67.

[3]莫蕾钰.我国高校大额捐赠校友的个人动因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8,6(3):56-65.

[4]Marr K A,Mullin C H,siegfried J.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Aid and Subsequent Alumni Giving Behavior[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5(45):123-143.

[5]侯东军.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现状及促进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6(4):87-91.

[6]刘宇阳,党古月.我国高校基金会校友捐赠不足因素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4):215.

[7]郭垍,何娟,洪成文.高校校友捐赠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2):42-47.

[8]石慧霞.我国大学校友会现状及其出路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4):73-76.

[9]于佳.中国式校庆豪捐的背后[EB/OL].(2012-10-13)[2019-01-0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2-10/13/content_1125660.htm.

[10]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EB/OL].[2019-01-02].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

[11]莫蕾钰,洪成文.精英校友捐赠对大学财政支持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4):57-65.

[12]莫蕾钰,洪成文,尤玉军.非公募大学基金会经营管理对捐赠收入的影响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17,2(5):17-29.

[13]王殿元.培育高校校友捐赠文化的有关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5):168-169.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