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天天都有公开课,人人都要做讲座……

雄县一小:教师学习劲头个个足

发布时间:2019-05-10 作者:焦以璇 周洪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刘老师,这节课上得真不错。”

雄县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杨永乐刚一坐定,就朝雄县第一小学教师刘素菊竖起了大拇指。

在刚刚结束的公开课环节,刘素菊为三年级学生讲解了《小真的长头发》这篇课文。杨永乐认为,这堂课抓住了教学重点,做到了精讲多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给刘老师鼓鼓掌吧。”雄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孙兰平在一旁提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刘素菊害羞地笑了。

“在雄县一小,天天都有公开课。”看着记者惊讶的表情,孙兰平解释到,“每天上午一二节,公开课都会在录播教室进行,全校老师轮流上课。课前教研组集体研磨学案,课后教师进行反思修改。”

这些年,雄县一小实施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天天都有公开课”就是其中的一项。

说起这项提升计划的起因,孙兰平回忆起了一段 “丢脸”的经历。

原来,几年前,教育局将全县第一节课改观摩课安排在雄安一小进行,接到任务的孙兰平当时就懵了,因为全校还没有一个老师上过课改课,作为副校长的孙兰平只有自己硬着头皮上。

观摩课当天,一进教室的孙兰平发现,县长、教育局局长、专家和各中心校骨干教师全来了,台下黑压压坐满了人。“当时汗水就顺着脊梁骨下来了,那节课都不知道是怎么上完的,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从那时起,孙兰平就下定决心要推着老师往前走,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专业素养,让课改真正在雄县一小落地。

然而,改革谈何容易。教师平均年龄46岁,没有30岁以下教师,学校连续数年没有新进老师……这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雄县一小面临的现实困境。尽管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对新的教学思想接受速度慢,很多老师不愿学习,更不想创新。

从强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入手,一系列参与式培训在雄县一小全面铺开。组织教师分组研读教材、编写导学案,与国家级名师同课异构,每位老师外出学习归来需要负责二次培训,鼓励每位老师参与各种类型的比赛……

“记得有一次参加县里的说课比赛,学校召集各年级三十多位语文老师听我试讲,用一节课的时间,帮助我分析说课稿的各种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之后的说课比赛中,我拿到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在雄县一小教师张真珍看来,正是在学校细致入微的专业指导和毫不留情的“逼迫”下,自己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我们的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也要懂理论,把自己培养成为研究型教师。”如今,孙兰平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大的期待。

为此,教师论坛活动成为了教师们展示研究性成果的舞台。每位教师依据学校安排主题结合自身教学课例为大家做讲座。每期三位教师,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倾听能力,到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把握学科素养。老师们分享的经验,学校课程部均保存下来形成资源库,当老师们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共享修改,再次提升。

刘素菊现在常常被身边同事们的学习劲头所感染,“以前老师们到点上下班,现在很多老师第一节没课也会提早过来,过了下班点,许多老师不愿意走,有的还聚在一起讨论教案、交流培训心得体会。”

每周四固定来学校指导教学的杨永乐,则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来老师们的点滴变化,“老师们进步非常快,以前上课很多老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今都能做到‘一课一得’了。”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专业提升积极性,雄县一小还专门开发了教师量化评价软件,将教师外出学习、论坛讲座、外出交流、优质反思等均计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专人负责对老师专业成长各个方面及时评价打分,教师随时在自己的电脑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数,实现了评价的及时和公开。

“刘老师,讲的部分还有精减的空间,语言训练还可以更规范些……”公开课点评环节已经结束了,杨永乐还不忘向刘素菊叮嘱到。(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记者 焦以璇 周洪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