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西农力量”

发布时间:2019-06-12 作者:董鲁皖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陕西杨凌6月12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我们成立了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组织3000余名师生深入西部7省区48147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形成《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为国家及区域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与数据支撑;在陕西韩城市开展乡村振兴整体发展规划编制,为整县域试点示范打造样板;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落实全教会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会上,西北农林科大学校长吴普特说。

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农林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我们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新体系,设立‘乡村振兴’硕士培养专项,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三农’人才。”吴普特说,在科技引领方面,学校破解了“小麦癌症”条锈病防治难题,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9”累计推广面积过亿亩。同时,在全国15个省建立产业试验示范站27个,示范基地46个,科技示范园100多个,有效破解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学校还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实现了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区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在镇巴、城固等深度贫困县布局建设10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扶贫示范推广基地。此外,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建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做好‘顶天立地国际化’三篇大文章。”吴普特说。一篇文章是推进农业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一篇文章是加快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切实履行好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做实做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篇文章是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模式,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科技推广,以高质量科技推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吴普特表示,学校还将积极开展未来农业研究,筹划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攻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提供“西农智慧”,贡献“西农力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