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合作让生命更有意义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忠告”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9-09-02 作者:张春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铭)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之父、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说:“我们所赋予的生命意义,既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一辈子的守护天使,也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催命恶魔。意义并非取决于环境,相反,基于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命运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往往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表征,都与它对人生的解读一脉相承。”

8月31日,“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忠告”活动在北大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读书人APP主办。活动邀请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译者: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柴晚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吴维中进行了演讲,并与学生交流。

640.jpg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柴晚锁是译者之一,柴晚锁介绍了阿德勒的五个核心观点:第一是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人的一生,与生俱来的内在驱动力,既有积极一面,但是如果我们引导不当,很可能就造成灾难性的结果。第二是自卑与补偿,自卑或者生理缺陷,也是一把双刃剑。第三是生活风格,一个人在早年生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模式在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形成,在没有针对性的外力引导下,他会终生不变,心理学家如何引导人根除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很重要的观点。第四,创造性自我。阿德勒提到人是社会性动物,他有一种意识,一种意愿,这种意愿对他的生活行为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五,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天生注定一生下来就有一种潜能,要融入到社会中。

在柴晚锁看来,阿德勒更像一个教育家,他的学科体系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健康成长,他关注的是人生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指导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阿德勒看来,生活中出现问题的人,在面对工作、社交、婚恋,就是我们书中人生三大问题,它归根到底的症结所在往往是缺乏社会责任感,不相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得到圆满解决,因而采取了一种逃避、压抑、暴力犯罪等等不当的渠道。

阿德勒认为,虽然人类可能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归根到底是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性和生活秉持一种完全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一个人不管他的行为多乖张怪僻,就他自己来说,在他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善良的愿望,他想通过他的一种行为,达到他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目的。“如果我们能够让当事人、患者意识到从小养成的生活做派有什么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哪儿错了,如果我们能够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有去调整改进的意愿,就好多了。”柴晚锁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吴维中补充说,职业、社交、婚恋,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看自己如何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最核心的观念是合作意识,只有合作意识,才能达到健康的状态,否则心理可能会出现问题。阿德勒认为人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就是对同胞的冷漠,他认为我们应该关心邻居,关心同胞,以及周边人。

结合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吴维中说,我们有三种人容易对生命的意义发生错误的理解。第一,有器官缺陷的,生理缺陷的。第二,娇生惯养。第三,溺爱的孩子。我们对这三种人需要正确的引导,包括家长、学校老师,否则这些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可能会带来很多心理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有三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做派有影响。一是童年记忆,二是梦的分析,三是家庭环境。小孩四五岁的时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人的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有合适的家庭环境,才能对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能做出贡献。生活做派一般有四种方式,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啃老族)、回避型、社会利益型。社会利益型是最健康的,因为它把社会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行为模式的一个目标。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的名著,开篇就提出本书的终极问题:生为何来?这几乎是人人都会面临的人生之问,尤其是当下普遍迷茫的年轻一代。阿德勒给出的终极答案是:“生而为人,我们唯一的要求,同时也是最崇高的赞誉,莫过于人人都成为一个可靠的工作伙伴、一位亲密的朋友,成为婚姻家庭关系中一位值得信赖的伴侣。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或许可以这样说,他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人类同胞’这一称号。”这个答案即使是放在当下,面对纷繁芜杂的新思潮和多元文明体系的巨大挑战,仍然具有积极且显著的意义。因为阿德勒倡导通过个人的不断创造和追求,超越自卑情结,完成具有社会适应和社会服务价值的生活任务(工作、爱情和友谊)。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