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印刷学院服务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10-23 作者:罗学科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摘要:7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出版传媒领域万象更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印刷学院作为行业特色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守“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的初心,坚持扎根行业、服务北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开展了丰富的探索与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内涵、特色、差异化的发展之路,为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行业特色院校;服务社会;探索

北京印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为学科专业特色,工、文、艺、管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北京市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在京外省份全部实现了一本招生。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各类在册学生10,032人。

不忘初心,学校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成长

伴随新中国的发展,学校始终坚守“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的精神与办学初心,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由国家出版局管理。2000年,学校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划归北京市,并由北京市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文化出版事业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9年10月3日,第一届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全体与会者,并题词“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在文化出版事业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亟须培养一批具有设计与科研能力的印刷出版高级人才。在学习和借鉴苏联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经过原文化部部长助理黄洛峰等同志的努力,1958年11月,我国第一所拥有印刷高等教育专业的院校—文化学院应运而生。文化学院正式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印刷研究班,创立了编辑出版、图书发行、印刷等五个系以及社会科学书籍编辑、平版印刷等四个本科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本科生培养,开创了我国印刷与出版高等教育的先河,为新中国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于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作为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又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至今没有独立的印刷高等院校,将难以改变我国印刷业技术落后的状况”。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国家出版局管理。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的文件中指出,“要加速建设北京印刷学院,在以后条件具备时,可改为出版学院”,显示了党和国家对这所学校赋予的历史责任。“七五”“八五”计划期间,学校加快校园基本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实习工厂等相继完工、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当时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本科教育、函授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九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1998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初步构建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加快专业建设,相继设立了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编辑出版学、视觉传达设计等特色专业,不断完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进入21世纪,国家印刷与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出版高等教育进入规模化阶段。2000年,学校划转北京市管理,在此基础上学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五”“十一五”期间,学校着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北京市级教学示范中心、品牌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两个分校区相继投入使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学校已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近些年的两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建立。绿色大厦、新教学实验楼、留学生公寓等一批基建项目完成,新增校园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开启了大学科技园和文化创意园建设的新征程。2017年,学校成功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凝聚全校师生共识,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新时期事业发展的方向。2018年,学校顺利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020年)。2019年,学校的设计学、新闻传播学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与出版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确立了“创意设计、艺工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聚焦出版传媒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出版传媒人才。

牢记使命,学校积极服务首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

作为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服务出版传媒行业的特色型院校,学校始终牢记服务国家印刷出版事业发展的国家使命与行业担当,坚持扎根行业、服务北京,扎实开展人才培养与科研服务工作,为国家印刷出版传媒行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支撑起了印刷出版高等教育的国家担当。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新闻出版系统,特别是印刷出版技术人才急缺的困难,国家选派10位留学生去苏联学习编辑和印刷技术,其中多人学成回国后进入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成为后来开启中国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先河、培养印刷出版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学校率先开办“装潢设计艺术”专业,将计算机美术设计引入艺术专业教育。21世纪初,学校以印刷出版人才培养成果参加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高度关注。2008年,为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新态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率先开办了数字出版专业,培养数字媒体人才。近年来,学校聚焦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发展急需,开设“毕昇班”“雅昌班”“韬奋班”等实验班。为顺应国家媒体融合以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在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学校的专业实力、人才培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印刷工程和编辑出版专业多年来排名全国前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印刷出版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国务院《关于印刷技术改造问题安排落实情况的报告》,组织科研骨干攻关;为完成毛泽东同志“我们也要出彩报”的指示,学校派出多名骨干加入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彩色制版电子分色机百人科研攻关团队,积极展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其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21世纪以来,学校聚焦行业急需,成立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学院,培养新媒体人才。近年来,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等行业联盟,加大了行业内校、企、科研机构等的资源共享。学校聚焦行业发展热点,与全国印刷出版行业百余家著名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余家科研院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并实施成果转化;积极承担了“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等重大项目,充分展现了一所行业高校的国家使命与行业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依托办学优势资源,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为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出版传媒领域,学校牵头负责了《北京红色文化丛书》中《北京红色设计》《北京红色出版》的编写,牵头负责了“最美中轴线”、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景观、北京多个博物馆等项目的文创设计,主持编制了《新闻出版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等。设计艺术领域,学校主办了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初创项目赛区活动,承办了中国设计节系列活动,助力国际(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学校获得多项集体荣誉表彰,师生作品也获得多项奖励。印刷包装领域,学校承担了《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北京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以下简称《升级指南》)的研究编制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北京市委宣传部按照《升级指南》予以贯彻落实;承办了中国印刷高等教育展、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获优秀协办单位表彰。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与留学生培养力度。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项目从单一的短期进修,扩展到进修访学、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留学生学历教育等多个领域。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印刷出版“走出去”,先后接收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600多名,并于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开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博士点立项建设三年规划的关键之年。新起点创造新辉煌。以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标志,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的战略发展关键期。在第三次党代会上,学校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聚焦首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瞄准行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握“一个根本”,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根本;坚持“两个面向”,面向首都发展、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彰显“三个特色”,服务印刷包装与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为主线的学科特色;“工科与文科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的文化特色;深化“四大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开放办学战略、协同创新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五项工程”,教育创新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党建强基固本工程。

未来,学校将秉承“传承印刷文明、创新出版文化”的办学传统,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扎根行业、服务北京,主动适应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别是“四个中心”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特色发展,进一步找准办学定位,打造特色更加鲜明的大学;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五个聚焦”工作发展思路,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北京和行业发展培养复合应用型出版传媒人才;聚焦学科建设,全力推进博士授权单位三年建设目标工作落地见效;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有效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聚焦人事聘任管理,为学校事业发展增添动力,凝心聚力、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共同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作者罗学科,系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