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秀的人有什么?
教育归根到底是育人为本。育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为一个优秀的人描摹一下样子。我作为教师,我心目中优秀的人,其核心素养就是能够“心、脑、手”合一做事。
用心做事的人需要坚定的理想,这个的核心是信念。
用脑做事的人需要科学的方法,这个的核心是思维。
用手做事的人需要积极的行动,这个的核心是习惯。
看到一个有坚定信念、科学思维、积极习惯的人,其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培养。前者,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家风建设,走的是隐性为主的影响,后者则需要学校经历的精心设计,靠的是显性为主的教育。
我今天重点讲讲这个显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如何培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实施时要依靠哪些条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我想打个比方:
核心素养对人的成长好比核心营养对于人的健康。如人的健康生活离不开核心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因此,我产生如下的联想和推论:
1.核心营养好,不能直接喂。营养素虽然好,虽然必不可少,但我们也不能直接给孩子每天喂维生素片、钙片,通常的做法是寻找合适的食材搭配,这些食材中包涵了核心营养,然后以间接的形式通过食材把核心营养吃进去。核心素养虽然好,但是在学校里不能直接教,我们要做的是课程、活动等经历的选择与设计,让核心素养通过这些课程、活动的间接形式渗透进去。
2.即便搭食材,也要多样化。其实,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理念不同,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也不一样,就好比南方、北方的饮食差异,面食和大米都包涵了碳水化合物,核心营养一样,但饮食内容与口感不一样。正如我赞成饮食文化的多元化一样,我认为不同学校的课程应该各具特色,但都要指向核心素养。
3.食材具备了,还靠厨师做。即使一个学校的课程与活动的体系设计的很好,包涵了核心素养,是不是培育出好学生了呢?不一定。我们总不能把所有食材放在一锅水里,煮好了给学生,按理说,核心营养也都在里面了,但学生肯定不爱吃。所以,教师就是厨师,要善于把这些食材以各种烹饪手法做出诱人的味道,以摆盘手法做出诱人的呈现,让人食欲大开,快乐地把食物吃进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教学特别重要。在教学的实施上,应当鼓励和允许教师们形成群体的风格,好比我国有八大菜系,运行教师们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好比每个厨师有自己的招牌菜。
三、学校教育做什么?
说完了吃饭的联想,我想回到话题上来,学校教育应当怎么做?我觉得我们学校应当做好的是三大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支持体系。
1.内容体系就是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
学校课程的设计应当做到:校准、吻合、对接。
与核心素养校准(体现政策落实)、与办学理念吻合(体现独特追求)、与学生需求对接(体现以人为本)。
2.方法体系就是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
课堂教学的策略应当做到:脉络、情境、创新。
脉络就是课堂教学要高结构设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情境就是课堂教学要低结构设施,留空留白,关注生成。
创新就是课堂教学要在脉络化的知识与情境化的实施中努力促成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造能力的养成。
3.支持体系就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的发展应当做到:匹配、支持、激励。
匹配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知人善任。
支持就是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托举有力。
激励就是不断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实现超越。
(作者:陈永平,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