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场地、课程、评价等方面创新实践,惠及1.5万余名学生

华南师大附中:劳动教育30年不断线

发布时间:2020-05-18 作者:刘盾 黎鉴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盾 通讯员 黎鉴远)回想起中学时代的学农劳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3届学生林琦至今仍觉得受益匪浅。她曾是没干过农活的城里人,而在学农基地参加割禾等劳动,让她磨炼了意志力,更激发她深入解农村发展状况的兴趣。当时林琦深入农村,调研农村人口移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等问题。她所写的论文夺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这番经历还帮她获得了大学保送资格。

自1990年起,华南师大附中就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实践(简称学农)活动,把课堂搬到农村去,30年不断线。近年来,华南师大附中更努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实施,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评价多元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实施。

割禾、打谷、晒谷、挖番薯、收冬瓜……在一周时间里,华南师大附中学生们深入广东清远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大附中原校长吴颖民就曾多次亲眼见证,很多学生在劳动中出大力、流大汗,掌握了一些生产、服务技能。

“学农活动教育价值丰富,能给学生带来劳动体验、技能培训、知识学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意志磨练、国情教育等收获。”吴颖民就曾多次带队深入乡村实地考察,遴选出更适合的学农基地,并尽量将学农时间安排在农忙期。随着时间推移,起初的学农基地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活也越来越少。吴颖民就曾推动华南师大附中学农基地三易其址,“哪里农活多、哪里较艰苦,就搬去哪里”。

如何跳出粗放、枯燥、单调的体力活动,打造劳动教育升级版呢?“我校与一般学校的学农活动有显著不同,立意高、内容广、体验深。”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姚训琪解释说,该校学农活动是以学校育人目标为指南,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的综合性育人体系。因此学校精心构建了学农活动课程体系,包含理想信念、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研究创新和发展指导等五类课程。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就能逐渐学会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姚训琪认为,创造性、接地气的劳动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为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入了解国情和城乡情况,华南师大附中将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作为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该校专门开设校本课程,向学生传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技巧等,指导学生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基础上,将所得所感转化为论文等成果。华南师大附中很多学生通过农村社会治理、农业科技推广等课题,在知行合一中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为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华南师大附中通过农村社会实践鉴定等方式,因势利导地推进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改革。学校还引导学生通过写学农日记、分享会等形式,开展自评和他评,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

30年间,华南师大附中学农劳动已惠及1.5万余名学生,学生提交约2万份总结和感想。其中98.1%的学生表示提升了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96%的学生表示“劳动意识增强”,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吃苦耐劳能力”。劳动教育已成为学生们的“成长快线”,仅2001至2014这15年间,华南师大附中学生就撰写750余项研究性学习项目,其中52项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劳动教育更培育了学生的奉献精神,部分华南师大附中毕业生主动投身于科技兴农、志愿服务等事业中。2011年起,学校学生在清远富勤第三小学等学校,设立华附奖教奖学金,感恩乡亲们在劳动教育中对他们的指导帮助。每年3月,学校都会开展“雷”厉“锋”行扶贫助学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设计、生产、销售产品,所得利润全部用作奖教奖学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