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所民办高校学术研究的大手笔

——周延波与西安思源学院的留学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作者:周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提起西安古名长安,人们总会自然地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故都,想到傲视千古的汉唐,想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和巍峨庞大的阿房宫,想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和独通西域的张骞,想到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和风流倜傥的唐明皇,想到天才诗人李白和他狂放的诗篇……提起当代西安的教育人文,人们又不能不提起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西安交通大学,不能想起当代文学史上的陕西名家名著: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废都》。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构成了国际大都市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文坛鲜明的风景线。也可能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和影响了白鹿原人宏阔的视野和高远的情怀。周延波董事长与西安思源学院的留学生研究就是这种历史精华、人文灿烂的一个写照。

教育情怀决定民校起航,开拓思源学院的新天地

西安思源学院创办于199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按照一般人的印象,这样的民办学校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以高等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学校。因此,学术研究似乎与这类学校无关,更与“留学生研究”这种高、大、上的研究远隔蓬山千万重。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西安思源学院早在6年前就创建了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留学生研究机构,正儿八经地开展了“留学生与现代中国”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这一切,不能不与思源学院的创建者周延波董事长有关,而这首先又与他的教育情怀有关。

据思源的老人,现任工会主席曾文介绍,周延波有强烈的教育情节。他原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高材生,毕业留学工作,曾任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等。从周延波当初创办培训中心和后来的思源学院来看,教育情怀一直贯穿于其中。其初衷就是为了一些高考落榜的优秀学生重新接受高等教育;最初他所请的授课教师也都是西安交大的,而不是为了赚钱的草台班子。当时全国还没有扩招,生源非常好,但是他坚持标准的师生比,没有乱招学生,以图赚钱,把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其实,当初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困难很大,而房地产行业刚刚开始,非常兴旺,那时思源学院校园有50多亩地,有人建议他出租一些土地以获取经济效益;还有人对他讲可以搞房地产,但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有教育这个情结、这个情怀。在曾文和他的同事们看来,“本质上董事长就是一个教师出身、有强烈育人情怀的实干家。即使他当初改行经商,也是一个儒商”。因此,周延波办教育的起点高,既懂得教育规律,又能够适应市场的规律推动教育的发展。用周延波的小学同学孙晓音总会记师的话来讲:“董事长从小就有能力,有办法,能领导人,会组织活动。”

辉煌向来属于不惮于暗淡的人。周延波由教育情怀所驱动,正确地审时度势,顺应改革开放教育振兴的大潮,一举成为民办教育的弄潮儿,使思源学院多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培训中心,到2008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陕西8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更成为全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之一。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或被授予“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当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等。《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介绍过其办学业绩。

周延波的教育情怀和办学实践,预示着他不会仅仅满足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他有更高远的境界。

教育视野决定教育境界,提升教育研究的新高地

周延波理科出身,但是知识面宽,思维敏捷,记忆力特好。留学史家周棉回忆说,他在多年前见周延波一面,就对他产生了深刻印象:博闻强记,视野开阔,懂地理喜历史,爱惜人才,懂得教育,确实是一个民办教育家,但不是一个只懂专业技术层面的教育管理者,而是一个更具宏观教育战略素质的教育家。从实际看,学者之言并不虚妄。

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高职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为辅,经、管、文、理、工、医等多个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有12个二级学院,70余个本科、高职专科专业。该校还通过本土教育的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与美、英、加等国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以互认学分为基础的分段教学联合培养机制。作为这个学校的掌门人,周延波任重道远,特别注意创新和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准。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指出,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必由之路。为此,近年来思源学院投入资金上亿元,购置实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中国高校领先的工业4.0示范基地;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其主编的《大学生创新教育》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他还从北京、江苏和陕西当地高校引进了一批知名专家,仅文科二级教授就有5人,以通过名师培育英才;通过加速师资队伍专家化的进程,提升学校的研究档次。尤其不一般的是,周延波董事长提倡和支持该校关于“留学生与现代化”的研究,其举措明显地不同于一般的民校,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代中国的留学生诞生于鸦片战争以后。在清末民初形成为一个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完全不同的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贡献尤大。举凡辛亥革命的发动,国共两党的创建,中国现代学科的奠基,“两弹一星”的研制,当代中国教育、科技、国防等领域的发展,留学生群体都有特殊建树。研究留学生,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明晓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发展趋势,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的光辉业绩,号召广大留学人员学习老一辈留学生爱国报国的光荣传统,为科教兴国、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建功立业。素来思维敏捷的周延波,也为这个讲话的深刻含义所鼓舞,认为留学生不仅是人才,可以在学校等众多领域、部门发挥重要作用,应该积极引进,研究留学生也有广阔天地:对于思源而言,则可以大大强化以工科职业教育为主的思源学院的人文氛围,打通文理科研究的壁垒,提升学术研究的品位,开拓师生的视野,有助于培育目光远大的新一代大学生。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周延波大胆采纳了现任副校长赵惠霞教授的建议,聘请了国内有名的留学生研究专家指导,于2014年创建了“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给以宽敞的办公室,拨给丰富的开办经费,并在全校的中层干部会上专门介绍专家和留学生研究的意义。他说:“我们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既是宏观的需要,也是思源发展提高的需要。思源学院建在白鹿原上,陈忠实就在白鹿原上,白鹿原是黄土堆成的,陕西当代的文学名家也与黄土高原密不可分。这就是当代陕西文化、陕西文学的底色,代表一种传统和地方特色。不过,我们还需要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研究,这就是留学生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把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留学生研究把文科与理工科的研究结合起来,活跃师生的思维,树立高远的目标。”于是,中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留学生研究机构就这样在千年古都东郊白鹿原上诞生!其实,这也是整个大西北地区第一个留学生研究机构!由此开始,周延波提升了整个思源学院的学术研究,向规范化、高标准的方向看齐,不仅从美国等国家引进了一些具有留学背景的专家,送出一批年轻学子到匈牙利、泰国等国家的名校学习,而且撤销了原来学校唯一的、研究目标模糊的研究院,代之而起的是成立了一批研究目标明确的新的研究机构,如后来以留学生研究中心为基础,联合中泰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东南亚研究中心,还于201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部属国别研究中心(建设单位)。2019年元月,他又提出了“向科研进军”的口号,激励全校上下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科研强校。

在周延波的直接、强力支持下,思源学院的留学生研究一路高歌,取得了不断发展。首先,在一年多强化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与江苏师大和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申报的形式,获得了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其中一个子课题直接落户思源,实现了全国民办高校国家重大项目的突破,开展了留学生与近现代多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关于民国时期陕西留学史料的整理,开全国省区留学史料整理之先河;留学生与中国美学的研究、留学生“留学报国”精神的研究,也都有明显的开拓性,引起了国内一些重要期刊的关注特别是欧美同学会的支持。2016年该校申报并获得了全国首批“欧美同学会留学思想与报国实践研究基地”。不久,思源学院发起召开了全国首届“留学生留学思想与报国实践学术研讨会”,欧美同学会、全国30多所高校和日本大学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年过古稀的南京大学教授蒋广学、北京师大教授林邦均、日本大学教授小岛淑男等老专家,都为中国西部一个民办高校开展这样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而感动不已,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光明日报”网、“欧美同学会网”等媒体作了报道。2017年,在周延波的支持下,思源学院与江苏师大、珠海留学博物馆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场“纪念邓小平扩大留学生派遣讲话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还带着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等专程从西安去徐州参加会议。中、日、美、韩等国60多所高校的专家不仅为这次会议的主题重要而发表高论,也为思源学院参加举办这样重要的学术会议而赞叹;欧美同学会专门发去了贺信,《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中国社科网、光明网、欧美同学会网等纷纷报道,对这次会议的主题和思源学院等主办单位给以充分肯定。还需指出的是,人文底蕴及其丰厚的陕西教育界、学术界,也对该校的留学生研究给以青睐和重视,先后批准了该校陕西留学史料的整理和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研究等项目;该校的留学生研究成果还获得了陕西省2019年人文社科奖。更令人欣喜的是,西安思源学院还培育了留学生研究新人,已经培养了两个博士。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的白鹿原车水马龙,樱花盛开,早已不见“沛公屯军坝上”的遗迹,崭新的大学城正拔地而起,西安思源学院的留学生研究无疑就是历经千古沧桑的白鹿原上最新的大手笔!(文/周棉)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