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山东成武:教育扶贫普惠“读书郎”

发布时间:2020-06-01 作者:魏海政 宋成兵 焦玉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采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时,成武县县委书记崔学民说,这也是流传在成武县扶贫工作中的一句口诀,凸显了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成武县相传为西周郜国故都、伯乐故里所在地,素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近年来,成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下了学校建设“加速键”,全力打造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汇聚师生正能量,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确保“读书郎”学有优教“一个也不能少”。

学校建设按下“加速键”

“最好的位置最舒服的房,留给全县读书郎。”这也是成武县百姓熟知的一句顺口溜,因为他们每天都能看见城乡学校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前整个校园只有1栋老楼,没想到,短短两三年时间,4栋新楼房就已经建成投用了,宽阔舒适的塑胶操场,教学楼、功能楼、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青年教师也有了配套齐全的周转宿舍。”在距离成武县城约一个小时车程的田集镇中心小学,看着学生都用上了新教室、教师住进了新宿舍,老教师张德锡不住地赞叹。

一所偏远乡镇小学的华丽变身,折射出成武教育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然而,就在三年前,成武县在教育发展方面还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底子薄、基础差、问题多。城区学校班额超标,运动场地匮乏,功能用房、配套设施不健全,镇村学校校舍老化,教职工住宿条件简陋,农村教师缺乏,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成武未来发展的高度和质量,与教育发展休戚与共、密不可分。宁可少上几个工程,也要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崔学民说,“发展教育始终是县委县政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在系统调研全县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成武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育发展大计,统筹安排教育重点工作,坚持资金、土地等要素优先向教育倾斜,将解决大班额、“全面改薄”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学校建设工作上升到全县发展战略,迅速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据统计,在“全面改薄”工作中,成武县总投资10.38亿元,涉及217所学校、532个校舍项目,购置1.33亿元的教学设施设备,全面完成了“全面改薄”建设任务。在破解城镇大班额问题中,该县建设城镇中小学36所,总建筑面积投资额12.5亿多元。全县学校建设按下“加速键”,跑出了“加速度”。

记者看到,在很多地产客商争相抢滩的黄金地带——成武县北部新城区,县委县政府放弃动辄几千万元的土地出让收入,在最好的地段建起了高标准学校。在该区6.5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上,成武共规划12处小学,目前已建成投用郜城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6处。同时,在已建成投用新一中、新二中的基础上,今年又建起了第五中学,新增高中学位1.8万个。

经过加速追赶,当前成武县城乡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县城乡社区和村居,一提起学校变化,百姓无不伸出大拇指点赞。

学有优教一个也不能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点,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一个也不能少”,是成武当地党委政府对群众教育需求的庄严承诺。

“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带来的是改写命运的机会,斩断的是贫困的代际传递。”成武县教体局局长马华武说,“一个也不能少,关键是对贫困群体孩子的关注。我们对每个学生全程跟踪、帮扶到底,明确要求确保每个学生无空档、不遗漏。”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成武县切实强化教育保障,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分段式教育扶贫的全覆盖,为建档立卡、低保等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2017年,当时正上高一的学生马秀丽(化名)的父亲突遇车祸,丧失自理能力,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面对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和自己的学费,马秀丽心中打定了退学打工维持家用的念头。

危难之际,经过当地及时精准识别,马秀丽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秀丽可以享受系列扶贫助学政策的资助:在免除全部学杂费后,每年还可以获得2500元的助学金,当地还专门安排了干部与教师和马秀丽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她安心读书。去年高考,马秀丽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我希望毕业后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我受到的关爱延续,也让教育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路!”马秀丽说。

马秀丽的命运转折,只是成武县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也是教育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成武县由教育干部、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面兜底保障,一揽子解决他们学习成长问题。自2016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各项资助金2195.96万元,资助贫困户学生32772人次,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资助无遗漏。

此外,成武县委县政府还坚持把教育当作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各项政策和民生工程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将贫困村幼儿园建设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同时,积极落实国家高校扶贫定向招生政策,让更多农村孩子走进重点大学。

打造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成武县教体局副局长张万勇介绍。

在新建的郜城第一实验小学,该校把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倡导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授新课,分析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其毗邻的郜城第二实验小学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品牌,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构建起“红色校园、幸福校园”,打造精品教育。

城区新建学校如此,在地处偏远的田集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始终走在前列。该校坚持逐步落实“新教育十大行动”, 自主研发了《畅读中国书》等二十多项校本课程,还引进推广“先学后教”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9年,该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在建立教师“退补平衡”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该县采取核编增人、到高校招聘教师等办法,自2017年以来,招聘补充新教师一千余人,占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0%。其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的比例由2017年40%增加到现在的65%。

教师引进来,如何留得住、用得好?围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在生活上,严格落实乡村教师补贴,实行学校食堂“零利润”供餐,教师周转公寓“零支付”入住。2016年以来,全县投资82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公寓1450套。在业务上,成武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开展校长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部编教材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特色课程培训等,实施“名师名校长”系列培育工程,让教师专业成长看得见。

“以前我们每天走教,现在有了单独的教师公寓,还有丰富的专业培训,虽然身处乡村学校,但也享受到了与城里老师一样的待遇。” 该县河南王村小学青年教师武振威说。

当前,成武县又为自己出了一道教育发展“拔高题”——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扩大优质和多样化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追求优质均衡,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普惠全县“读书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宋成兵 焦玉栋)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