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愿做石艾草扎根在海礁——记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初级中学教师范群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活动名称: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编号:22  姓名:范群

22浙江舟山范群证件照.jpg

她是渔家女儿、海岛教师,三十一年如一日为海岛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她是孩子们的范妈妈,用爱温润渔家孩子的心田,也是孩子们无话不谈的“阿范”,这种介乎于师生情和友情之间的特殊感情,令她无比珍惜。

——题记

在浙江最东面的嵊泗列岛上,生长着一种石艾草,它是嵊泗海岸礁壁上特有的一种植物,生长在礁石嶙峋、劲风凛冽的海边岩缝间,任凭海浪吹打,它自岿然不动。范群,这位从1989年起就扎根于海岛的基层教师,如石艾草一样,三十一年如一日为海岛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1年里,范群带过800多个孩子。从嵊山岛到泗礁岛,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她在多个岛屿之间执鞭授课,更明白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意义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近年来,范群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省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说:“我们生逢最好的时代,唯有坚守初心,潜心育人,才能无愧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党和人民的重托。”

159523282245726443073949915551.png

一份使命:我是渔家女儿,要坚守海岛教育

浙江最东边、舟山群岛的最北部,是群岛林立的嵊泗列岛。其400多个岛屿中能住人的只有16个。范群是其中一个岛上小渔村中渔民的女儿。

范群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自己的家乡——嵊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读小学时,教她的老师有的是从上海到嵊泗支教的知青,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倾情奉献,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范群。长大后,她如愿进入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89年,她回到嵊泗,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默默地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即便是交通已经大大改善的今天,从舟山市区到嵊泗本岛,依然要近两个小时;而从杭州到嵊泗,则至少需6个小时。30年前,所需的时间几乎都要翻倍。然而,不管浪有多大,只要不停航,年轻时的范群都会争取出岛学习。“出去,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知道教学改革的方向。”正是这份学习的韧性,使得范群成长为嵊泗县第一位特级教师。

这份不容易,也使得范群尤为关注海岛教育。2008年开始,范群被当选为县党代表。她分外珍惜每次担任嵊泗县党代表的机会。“每一次,我都认认真真地准备建议。这是光荣,更是责任。”

2008年,“解决外地孩子就读问题”的建议,缘于看到外来学生初中毕业后失学时的痛心;2010年,“修建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议,是因为忧心于没有博物馆、动物园的海岛孩子周末、寒暑假现状;2012年,“提高外岛教师待遇,开展教师支教、交流”的建议,源自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一种希冀……看到包括她在内的代表们的建议能或多或少地推动一些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或改进,范群的参政议政热情更加高涨。

2017年,范群被舟山市推选为十九大党代表。从成为县党代表,到如今光荣地成为十九大代表,这位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和两个班语文教学的海岛教师更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她认真研读《之江新语》《习近平用典》等书籍,笔记写了厚厚一本;她走访各乡镇,了解渔民的生活状态;她经常和老师、学生们交流,听取他们对海岛教育方面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范群不仅将宝贵的建议带到北京,回来后还将自己“热腾腾”的参会经历和心得体会带到嵊泗县的各个角落,开展“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30余场。

“我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当选十九大代表,是因为省里对海岛、农村的发展特意扶持和倾斜,是因为党和国家重视一线工作者,关怀普通教师群体。”范群这样的认识,跟随了她很多年。这也是她2010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后,面对发达城市民办学校的持续相邀而断然拒绝的定力由来。

“我是渔家女儿、渔岛教师,要懂得感恩。”范群还记得2014年在浙江省首届“最美教师”颁奖仪式上,省教育厅原厅长刘希平对她的殷切期望,“‘范老师,一定要扎根海岛啊!’老厅长的话一直在鞭策着我!”

全国劳动模范、省功勋教师……这些年,每一个荣誉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提醒,“海岛培养一个特级教师不容易,不能辜负了领导和同事的厚爱。我不愿离开一线,也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一份坚持:当了31年班主任,更当了31年“范妈妈”

学生对范群有两个称呼。第一个称呼,范妈妈,第二个称呼,阿范。“这是学生对我最好的肯定。我一直认为,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爱才是深刻的。”

从嵊泗县初级中学毕业多年的夏琳,至今仍记得刚到学校时,是范群不厌其烦地教她洗衣服、叠被子,每天去宿舍看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驱散她的恐惧和孤单。范群用温暖的怀抱鼓励她,跟她谈人生、说理想……“在我心里,范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夏琳这样说道。

像夏琳这样远离父母的外岛住宿生,班上每届都有不少。由于交通不便,有的学生整个学期都不回家。十二三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想家,范群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他们共同的“妈妈”。管生活、管学习,“范妈妈”总有操不完的心。她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宿舍看望他们,指导他们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遇到学生生病住院,她日夜陪伴在学生的身边,给学生做各种好吃的,悉心调理;学生过生日,她都会送上礼物;家里装修全放手,却在暑假中把教室布置成了家……

因父亲出海捕鱼出事,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的张伟不会忘记,是范群给了他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关心,过年给他买新衣服,出差回来给他带学习资料;意外摔伤导致昏迷不醒的李华不会忘记,范群每天都会来到床前陪伴他、深情呼唤她,直至他醒来,痊愈出院……正是对孩子这份如母亲般温暖的关怀和重视,班上的学生都亲切地唤她为“范妈妈”。

身为班主任,范群深知,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学生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相信学生。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不能靠说教,方式要创新。

在范群的办公室里,有厚厚的一摞摞材料,是2013年至今,每一次雁行小队的活动记录。她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组成“雁行小队”,每逢周末,由家长带领一小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拜访民间老艺人,学习小手艺的;有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有在家学习包饺子的……孩子们在“飞行”中成长,感悟人生的道理。到了周一班会课,范群会请每一个小队的成员上讲台分享小队的活动成果。照片、视频都是学生活动的见证。

而这正是范群以“假如我是孩子”的理念,努力探索的“生生相长,科学管理”模式:别出心裁地创立“同桌节”活动,融洽“邻里”关系;组建“雁行小队”,让孩子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评选“魅力男女”,巧用异性效应;家长会让“小鬼当家”,长幼同乐;编制成功存折,激励学生成长……

“假如我是孩子”的理念,还让范群明白,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对那些频频犯错的孩子,更需要班主任智慧地付出,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她曾经为沉浸在游戏中的小凡设立了一条电话畅聊热线,每晚九点,不聊不睡。每天晚上九点,小凡的家里就会准时响起电话铃声,范群在电话里和他聊学习、聊趣事、聊新闻,小凡的心和她渐渐靠近;她曾经转化了扬言“要和老师同归于尽”的叛逆少年,为了能和他找到共同话题,她主动去了解他喜欢的球星,关注球星的赛事……像这样的学生,范群已经不记得教了多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融进她的生命,考验她的耐心,提升她的育人智慧。

平日里,范群与学生没有距离感,学生们喜欢她、信任她,对她无话不说。已经毕业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和范群联系。常常有学生在贴吧上发帖“阿范我们想你了!”“阿范”这个称呼,蕴含的是学生对范群的信任和敬爱,学生和范群之间拥有了介于师生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特殊感情,这种感情,无比珍贵。

一份追求:甘为人梯,做青年教师的引梦人

由于地域原因,嵊泗县的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受限较多。“请进来,走出去”有诸多不便,县域内的名师也屈指可数。作为嵊泗第一个省特级教师,范群开始将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己任。“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

范群先后成立了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舟山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借助网络名师工作室,她上传、更新了上千份学科资源,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希冀着,通过传帮带,将经验传授给更多教师,让更多的渔家子弟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范群带领工作室成员研究“生生相长”的管理模式,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影响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理论支撑,有活动实践,有评价反思。研究成果被编入省班主任培训教材。在长三角班集体建设论坛中,范群代表工作室介绍这一经验,获得了上海、江苏等德育专家的高度肯定。

班会课怎么上?范群带着教师们做课题,探索“初中主题班会有效策略”。经过两年实践,确定了初中班会课的序列化主题,形成资源库,发表多篇论文,工作室推出的班会课在省百人千场等送教活动中受到听课教师欢迎。

德育课如何拓展?范群带领骨干教师,探索海洋意识教育的渗透策略,对教师撰写的拓展性课程设计,她精心指导,一稿一稿帮助修改,直到课例成熟。由范群主编、工作室成员参编的《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一书一经出版,就收到不错的反响,这其中渗透了范群大量的心血。

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范群努力要求自己扮演好三个角色:学做支持者,善于鼓励;学做伯乐,善于发现;学做引领者,善于给建议。工作再忙,只要学员有需要,范群都会不厌其烦地指导。她总说,只有你们都成为名师,教育才能后继有人。近年来,在范群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进步飞快,获得省师德标兵、省教坛新秀、市级先进教师的不计其数。

范群还坚持“走出去”参加四川达州支教工作,为当地带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四川省万源市有76所学校,范群要给所有片区的班主任做培训。有些学校位于大山深处,道路崎岖坎坷,最远的学校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范群坚持到达每一个片区。在万源支教的一个月时间里,范群共讲座十余场,受益教师二千多人,撰写支教日记三十篇。讲座之余,范群不遗余力地调研当地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当地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参与支教地区教育局的“控辍保学”工作和扶贫工作,随同当地教师深入大巴山深处的贫困户家庭中,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主动和万源三中的初一贫困学生结对,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在思想上进行引导。

“愿做石艾草,扎根在海礁。”——这就是范群的永恒教育追求和不变信念。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