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刘学飞:致力于阅读者培养行动

发布时间:2020-11-20 作者:淮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江苏省淮阴中学刘学飞老师15年来致力于阅读者培养行动,此行动开始于一个社团、实践于一个班级、试行于一个年级、推及于一所学校、共享至一个教育集团,广受省内外专家和同行的赞赏和肯定。

刘学飞1.jpg

引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帮助学生提升读书本领,把校园里的孩子变成自主阅读者和终身学习者。15年的阅读者培养行动形成了由课本到课标、由课内到课外、由单科到全科、由校园到日常生活的结构化读书内容和推进路径,积累了登高而呼劝读书、乘势而上养习惯、圈点经典学方法、任务突破练本领、出场表达评效果、由点及面推行动、顺势而为育成果的实践经验,竭力改善“时空被挤占,指引不到位,进阶不连贯”的学生阅读现状。

刘老师发起的阅读者培养行动,萌发于青蓝师徒小组,带动语文学科团队,联合英语学科实践,迈向全学科集体行动,贯彻了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之实施建议,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号召,帮助学生在开始阅读、坚持阅读和表达阅读的过程中成长为善于阅读者。这样的探索行动在循序渐进中播撒读书的种子,赋能学生成长,滋养一代新人的精神成长,“其功至伟”。

阅读推广者自述

江苏省淮阴中学 刘学飞

刘学飞2.jpg

一、劝勉读书·请他们说

从古至今,从不缺少劝勉读书的名言经典。对于读书意义、读书价值和读书方法的诠释,当下也很难出此类经典。我们选择流传广泛的论说读书的名句名篇名著,站在古今中外“巨人的肩上”,借他们的“金口”,用他们的“玉言”,登高诠释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劝勉、激励爱读书的日常行为,壮大爱读书的队伍。实践确如荀子所言,“善假于物”能致千里能绝江河,借名家学者们的“肩膀”“金口”和“玉言”,谈论读书益处、劝行读书好事,能够增添教师指引读书的行动底气和力量,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意识,容易坚定师生对于读书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建设“爱读书”的队伍。

二、强化习惯·追剧式订阅

我们引导学生订阅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抓住它们定期、连续等发行规律和时鲜、适量、丰富等内容特征,乘势强化日常读书的基础习惯。实践确证构想,报纸杂志的连续性和定期性可以间隔提示、不断刺激学生的阅读行为,其主题和内容的青春时鲜特点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其栏目和组稿的聚焦精选特色可以降低学生阅读选择的盲目性,其板块和选文的丰富多样特性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其篇幅和载体的短小轻便特点减少了时空等使用限制,更加切合学生利用零碎时间的短时性阅读。追剧式订阅“书报杂志”,可以强化常读书的健康习惯,可以磨砺学生持续阅读的耐力。

三、一起读书·亲子实验后推广

读书是树根行动,“根之茂者其实遂”。父母之爱子,学校之爱生,必为之计深远。2010年亲子共读《声律启蒙》后建立“微信课堂”,给孩子寻找读书伙伴,一起诵读唐诗宋词小古文等中国经典,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到诗韵词句里。2015年起立足于教科书、课程标准和读书指导目录等国标资源,着眼于课内、课外、校园、日常生活等阅读时空,借力学科、级部、学校三级平台推广“一起读书”,师生学科一起读好书。历经若干次建模、实验和修正,逐步形成了“由此及彼”式结构化读书路径,以口味正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家园,用含金量足的经典书籍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借口碑好、销量高、质量优的公选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浸润学生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灵,“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指引学生打牢成长的基础素养和基本能力。

四、评价阅读·让学生出场表达

读书是塑造的过程,“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取向来约束和规定学生的阅读方向,但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开始阅读、坚持阅读和表达阅读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工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者培养实践中,我们设计四套方案,一是以推介与整合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读书报刊,让学生在自读、推介、整合中出场;二是以整理与表达为核心,引导学生细读学科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梳理、交流中出场;三是以等量与经典为前提,引导学生研读试题选文,让学生在训练、揣悟、讨论中出场;四是以拓展与迁移为目标,引导学生深读全篇和整本,让学生在关联性、全息性阅读中出场;我们“让学生出场”,以活动的样式增强阅读体验、以交流的形式分享阅读理解、以表达的方式检验阅读效果,出场评价促使学生由单篇多读走向整本全读、由集体共读开启个性自读、由浅层浏览转向深度研究,交织融合中播种读书的种子,由点及面地培育一代新人。(淮安 王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