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绥化学院:听障生的世界是有声的多彩的

发布时间:2020-12-11 作者:曹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听障生的纯粹,就如同皑皑白雪。“我们这里听障生孩子的世界是有声的,内心是丰富的,眼里是多彩的。”说起学校的听障生,绥化学院党委书记冉庆国这个东北汉子的语气瞬间变得柔情起来。

“绥化”是满语安顺吉祥的意思。有着近70年历史的绥化学院2007年开办特殊教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听障大学生,填补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空白。

听障生的作品从“制作课堂”走向销售市场

“每件作品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从设计、剪裁到缝制、雕花,每一步的勾勒、点染都是听障生们一点一点耗费心血精心制作而成的……”12月3日,在哈尔滨西城红场艺术港举办的黑龙江省残疾人名品展上,绥化学院不言阁手工艺工作室教师张丽喊哑了嗓子。

“在工作室是孩子们的指导老师,在这里就立马变身作品的推销员。”张丽卖力地吆喝着。纯手工皮革包、图案各异的葫芦烙画、致敬抗疫英雄的油画……虽然听障生们的展位显得有些安静,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却成了人气最旺的展台,一会功夫就卖出3000多元。

“这次参展非常有意义,听障生的作品从‘制作课堂’走向销售市场,既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推广了作品,又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听障生的优秀,了解了我们在特殊教育领域做出的成绩和贡献。”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尚晓丽说。

在做精本科教育的同时,绥化学院还积极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开设了剪纸、舞蹈、粮食镶嵌画、葫芦烙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增加听障生的就业机能。尚晓丽说,学校先后创办了“阳光科技残疾大学生服务中心”“不言阁个性皮意手工坊”等四个听障生创业工作室,配备相关专业的老师做指导。

在绥化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二楼的寒地黑土葫芦烙画工作室里,10多名听障生专注地在一个个葫芦上进行作画、烫金、掐丝景泰蓝工艺。“上了大学,在这里学习,还能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很开心,生活也变得更快乐。”来自广州的2018级环境设计专业听障生邓紫敏脸上充满笑意,流畅的手语透着美感和力量。

“1+1志愿者服务队”一个活动教育了两类人

绥化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举办听障生高等教育的公办本科高等学校。“目前在校听障生有335人。我们与省教育厅、省残联合作共建特殊教育学院,建有残疾人高等教育基础实验室和医教结合康复中心,学校是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省特殊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还是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特殊教育学院听障生思想政治工作室获批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绥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淑慧说。她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听障孩子完成学业,学校一直免收听障生学费,还通过黑龙江省残联、慈善总会等机构为听障生筹集社会捐赠,每名听障生每年至少能得到2300元助奖学金。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和希望,‘1+1志愿者服务队’这一项活动则教育了听障生、健听生两类人。”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卜凡秀说。为了帮助听障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绥化学院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部”,保证每名听障生都有一名健听学生“一对一”,在学业上帮扶、生活上帮扶、思想上和心理上帮扶,确保听障生无障碍融入校园生活。

特殊教育学院针对听障生制订了专门的迎新方案,提前建立听障生新生QQ群,保证每个听障生至少有1名志愿者对接,从接到通知书到入校报到、住进寝室,全程都有志愿者给予一对一帮助。“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听障生手语唱国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习手语国歌也成了每个听障生的入学第一课。”尚晓丽说。

自2013年以来,绥化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健听学生共计帮扶听障大学生400余人,为听障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他们爱心的培养与未来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对一帮扶的经历让我非常受益,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断收获成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更加热爱特殊教育,更有热情投入到特教事业。”第一代志愿者、2016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张吉已经毕业,就职于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有了这么多富有爱心的老师,特殊教育事业才会越办越好

“正在谋划创业,打算做多媒体。”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听障)专业李志浩,从第一届中专生到本科毕业,绥化学院的学习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有一股热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作为学校手语服务队的学生负责人,疫情期间,他一个人不分昼夜地坚持完成了37期手语视频的后期制作。“一直都是自己在接受关爱,能有机会帮助别人,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李志浩打着手语,憨厚而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恩、回报之情。

“为了丰富听障生的艺术文化生活,我们组建了听障生艺术团,五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80多名听障生和健听生加入。”听障生艺术团指导老师李清洁说。她的记忆里有太多感动的片段:曹亚茹得了急性气管炎,老师让她休息几天,可是每晚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舞蹈教室;患有胃病的丁静跳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休息,但她从没有请过一次假……

就是这样一群为梦想而全力以赴的孩子们,顶着身体不适,一次次跌倒又爬起,自编自演的舞蹈《我们》《劲草》非常受欢迎。“我们虽然是聋人,但是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得更好。”艺术团的听障生们用汗水和行动演绎了完美,鲜花和掌声背后是观众的尊敬与祝福。

“今天,我迎来了职业生涯里最特殊的学生,刚满14岁,听不到、说不出,学习自然手语比学习方言还难,我要加倍努力!”这是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广志2013年9月1日的工作日志,被标注为“终生难忘的日子”。

“作为辅导员,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的生活按下了静音键、加速键、精密键。”曹广志说。14岁的史岩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上街购物被骗、被欺负;上课看不懂老师的手语……他给史岩制定了每月生活规划,帮助史岩协调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眼看着史岩脸上的笑容增多、学习习惯日渐养成,一路陪着史岩考取本科、毕业离校,到现在时常还会跟曹广志互动、联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富有爱心的教师,他们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默默坚守岗位,用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感动着听障大学生,我相信绥化学院的特殊教育事业会越办越好。”冉庆国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曹曦)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