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新发展阶段的留学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1-08-13 作者:朱国亮 郭靖涛 郭燕 邓俏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杂志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留学事业,就留学事业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让更多留学人员成长为留学人才,特别是成长为更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国际化人才,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也存在着现实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和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认识留学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持续推进从留学人员培养到留学人才培养的转变,促进留学人员价值实现从发挥作用到可堪大任的飞跃。

[关键词]习近平留学重要论述;留学事业;人才事业;留学人才;国际化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留学事业,就留学事业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留学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为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更多留学人员成长为留学人才,把更多留学人员培养为总书记强调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化人才,促进他们成为总书记要求的既发挥作用更可堪大任的留学人才,是留学事业面临的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留学人才培养面临的复杂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不断出现新情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留学事业向来与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留学人才培养也必然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影响。

(一)如何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发生剧变,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中美关系整体恶化的局面给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带来严重冲击,美国俨然已把教育作为对中国实施人才和技术封锁的重点盯防领域,对我国实施了一连串的限制打压措施,其中就包括限制中国学生学者赴美以及在美的交流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疫情混淆视听,制造对中国不利的国际环境,导致部分国家针对中国留学人员的政策发生转变,针对我留学人员的限制打压措施频出。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我们既不要盲目自大,也不用惊慌不已,要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要看到尽管部分西方国家对外战略发生了变化但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变。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变化了的留学生政策暨教育交流合作政策,我们要保持定力,坚持我们的出国留学政策暨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继续坚持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举措,但具体方法必须及时顺应国际形势有所调整和变化。

(二)如何认识当前的国内形势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当前的重要策略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总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基本判断,以及着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等这些与留学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和举措,都是我们思考当前留学人才培养问题必须认清认准的国内形势。

二、留学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方针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事业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留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学习思考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中,我们将总书记关于留学事业的系列重要论述,理解为从强调“发挥作用”,到进一步强调“可堪大任”。“发挥作用”来自于总书记针对留学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讲话,“可堪大任”来自于总书记给留学生的一封重要回信。

2013年10月,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上,增加了“发挥作用”四字,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1],突出了留学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2017年12月,总书记在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时强调,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2],对留学人员、留学工作、留学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留学人员如何成才,总书记也有明确要求。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3]

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总书记先后有过多次专门重要论述。2016年9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4]

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教育对外开放时,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5]

三、留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主渠道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一招。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手棋,博采众长,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大规模派人出国留学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事业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大批我国急需的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6月,优秀留学回国人才被列为受邀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群体代表。7月1日,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也被列为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群体代表。

留学人员长期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客观条件来说,他们更容易成长为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能力的人才。即使许多留学人员所学专业、所选择和从事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狭义的国际化相关专业和领域,但他们也因为自己的海外背景而显现出在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留学人员不是国际化人才的唯一来源,留学渠道也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且国内高等教育战线也在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但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事业发展特别是留学人员所作出贡献和所发挥作用的实践证明,留学人员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来源,通过留学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内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时,一般也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进行培养)是中国特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这一点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和发展的。

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留学事业重要论述精神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明确要求,在胸怀“两个大局”要求和促进“双循环”背景下,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势下,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有底气更加自觉、紧密地将留学事业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积极、科学、有效推进留学人员成长,推进留学人员从人员到人才的转变、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促进他们实现总书记强调的从发挥作用到可堪大任的飞跃。这是新发展阶段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是留学事业进一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履行党之重任、国之重任的责任担当。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留学事业重要论述精神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明确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于2020年6月出台。《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当前,教育战线正为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留学工作界等方面正为培养国际化人才采取多种推进措施。

四、留学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放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留学人才培养当然也有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一)出国留学培养人才总体情况

我们通过两组数据来了解留学渠道培养人才的总体情况。一组数据是截至目前最新的教育部年度出国留学人员和目前在外学习或研究人员数据。据教育部网站数据,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为70万人,尚有约16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6]

另一组数据是关于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数据。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从派出规模看,国家留学基金2019年资助6万多人。从留学层次看,2019年国家公派人员有42%为博士生(包括直读博士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国家公派留学是我国通过留学渠道培养人才的风向标,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紧密配合国家各项发展战略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养和输送大批各类人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还专门为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设置了相关项目,支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培养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并遴选优秀人员赴国际组织实习。

(二)自费出国留学培养人才情况

自费出国留学的类别和层次较多,通过自费留学渠道出国学习的人,相对通过公派出国留学(含国家公派、地方公派和单位公派)渠道出国学习的人要多得多。这一每年数十万的群体,是通过留学渠道培养人才的主体,是我国国际化人才来源的生力军。在这个数量最为庞大的留学人员群体中,有几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1.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优质生源并不少

有人说,北大清华每年许多毕业生都选择了出国留学,而且许多是拿了对方奖学金的自费留学。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但确有相当一部分国内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未通过国家公派留学渠道出国留学。也许相对于数十万的自费留学人员总量而言,这类优质生源占比并不算太高,但其数量并不一定比同年通过国家公派渠道出国留学的少。

2.这些优质生源的去向和发展并不差

这些在国内学业优秀的生源,由于其教育背景和相关加成,往往在出国留学的起点就相对而言有着更好的去处,且一般也有很好的学业和事业发展,通过在国外若干年的学业和事业积累,许多人很自然地就从国内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国外相关学科和行业领域的青年才俊和杰出代表,而且他们往往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在国外发展自己的学业和事业。许多人还进入国际组织及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机构等发展,成为较有竞争力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3.这些优质生源能进入视野的并不多

所谓能进入视野,主要指的是针对这些优质生源在外留学及工作期间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吸引和引进他们回国发展的举措。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尽管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但众多在外自费留学人员在求学和发展阶段,很难完全进入我们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也很难有更多人进入我国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引进人才需求单位的视野。即使我们有“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的促进措施,但每年几百人的奖励名额以及数额不高的奖励金额,吸引不到更多的优秀自费留学人员。而且,即便针对这些获奖者随后所采取的跟进措施,目前主要只有中国科学院坚持邀请其中部分人员回国交流。国内众多不同层次的人才项目和不同需求的人才招聘活动,往往也只能总盯着一些比较活跃和熟悉的面孔。如何挖掘这个群体中符合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关注和跟进。

(三)国家公派留学培养人才情况

国家公派留学是出国留学的国家队,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先导的角色、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发挥的突出作用,有目共睹,但也还有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空间。这里,我们仅从国家公派留学博士生的“选、派、管、回、用”五个环节,来分析其中的培养情况。

1.可能没有完全选到更合适的人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公布、申报和评审模式已十分成熟,且基本都在线上全程进行。在格式化、程序化的背后,我们却又看到了其不尽人意的一面。项目公布、申报和评审的流程可以流水线似的操作,项目受理的部门和机构可以不必面对面、人到人,但一个人是否有培养成为优秀人才、国际化人才的潜力,如何选择既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也符合自身学习和特长背景,同时也能更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科专业,以及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也更容易实现留学目标的学校和学科等方面的问题,是一定可以通过更科学专业、更热情周到、更人性化等服务举措完善和改进的。而且,这并不一定只是受理机构的事情,还包括评审专家、合作学校、指导老师等相关方面,都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2.可能没有完全派到合适的地方

现行的国家公派留学选派办法或者实际操作,无论是派往的国家和地区,还是联系的学校和学科,抑或是选择的导师和合作者,往往都是相对机械和死板的方式。许多人因为前期的不够了解、不够明白、不够认真等情形而产生的后期想换国家、想换学校、想换方向、想换导师等想法,往往很难实现或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导致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实现高质量。

3.管理和服务可能没有完全到位

现在普遍倡导互联网+办公,新冠肺炎疫情更催生和助推了线上办公和不见面办事,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在外留学期间的管理和服务,现在多为线上进行。尽管管理平台设计得越来越完备、操作越来越简便,留学人员基本不需要再往驻外使领馆跑,不需要和使领馆工作人员见面,就可以完成留学期间必须办理的手续。即使完全抛开思想教育、情感沟通、心理咨询、生活帮助等贴心服务,仅就学业完成和人才成长而言,一些重要的、专业的服务、监督、引导还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不能简单认为留学人员在外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只是驻外使领馆的任务。

4.回国服务规定可以进一步改进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天经地义,设置一定的回国服务期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准许完成学业后在国外继续从事不超过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也很科学和人性化,但这种要求依然相对死板。过去有个笑话,说一些公派留学人员出国时带的方便面还没吃完,就要回国了,因为在外待的时间太短了。现在我们鼓励公派留学人员学业完成后在国外高水平科研平台继续学习和发展一段时间,国内用人单位在招聘留学人才时也特别强调在国外的工作经历和学术成果。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机械地要求所有公派留学人员期满两年后必须回国服务,许多情况下可能会打断和终止有些公派留学人员因故需要在国外停留发展更长时间的计划。如果我们能在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服务期限、服务方式等方面有更多更灵活的设计,也许更有利于留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5.让其发挥作用的措施没有跟上

这是一个特别急迫的问题。现在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既有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考量,更有不少问题导向的项目设计。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人员,一定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甚至是急需的人才,特别是有些精准设计、定向打造、指向明确的项目,如果设计和推出项目的背景和理由依然存在,就没有理由让这些人留学回来后没有用武之地。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操作方式,但市场再起决定作用,至少针对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而言,在总书记强调的“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上,政府是一定要充分“发挥作用”的。否则,国家财政资金效益没有释放和充分发挥,客观上也会造成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所要求的回国服务期限走形式,我们要的不是履约率,而是发挥作用率。在国际化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要有更多针对性举措,将合适人选更多吸引到急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中来。

五、留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上述问题,是留学事业飞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特别是要把问题聚焦到时代之需上来。

(一)出国留学始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留学人员与中国的现代化,无论历史还是未来,都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新时代以来,都是这样的道理和轨迹。通过留学渠道培养人才尤其是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实践所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留学渠道始终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渠道的理念。

(二)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培养急需人才

出国留学并非教育对外开放唯一内容,教育对外开放还有其他领域和方式,但出国留学某种意义上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和纽带。教育对外开放的所有领域和形式,无论走出去、请进来,还是深参与,其核心任务都是培养人才,培养急需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和国际化人才。

(三)留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科学和专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不是一天长成的。在留学人员选拔、派遣、培养、管理、服务、成长等不同阶段不同过程中,在既有流程、机制、模式和思维惯性下,我们要更强调科学和专业。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高留学渠道培养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四)国际化人才针对性培养可进一步加强

从国家层面对留学人员学习的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的路径,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我们一方面可以在国家公派留学层面设计更多专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从人员选择、留学国家、留学机构、所学专业、实习通道、发展路径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国家公派留学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布相应规划和指南,引导更多非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择国际化人才成长和发展方向,让更多留学人员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机遇,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营造良性环境。

(五)留学人才的培养特别需要用心和耐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培养留学人才过程中,无论面对哪个阶段哪种身份的留学人员,所可能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用心、耐心和走心,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六)留学人才如何发挥作用是个紧迫问题

留学人才不能发挥作用,不只是财力和资源浪费问题,至少在管理和服务机制上有欠缺,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和国际人才竞争始终白热化的今天,国际形势对留学渠道人才培养和引进具有留学背景的海外人才均有不利影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尽最大努力选拔派出培养留学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不遗余力、极尽各方面能事用好留学人才,切实践行总书记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求,努力实现总书记期待的“天下英才聚神州”局面,将更多留学人才吸引和汇聚到总书记强调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再次明确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7]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不断推进,随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推动,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紧缺和急需的情况将继续存在且需求量越来越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国际组织任职、承办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减贫事业、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许多领域和方面,都需要更多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甚至阻挠的情况下,我们将可能既面临国际化人才需求量大,又同时面临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和过程不畅不顺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沉着冷静,及时变通,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坚持通过留学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积极拓展多种培养渠道和培养方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工作单位:朱国亮,教育部;郭靖涛,全国总工会;郭燕,国家乡村振兴局;邓俏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本文为作者在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2021年春季学期进修班的课题研究成果,本刊发表时有删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10-22(02).

[2]习近平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N]. 人民日报, 2017-12-31(0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59.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45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351.

[6] 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20-12-14.

[7]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02).

来源: 神州学人(2021年第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