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二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发布《深化美育的倡议》

发布时间:2021-12-15 作者:高毅哲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高毅哲)近日,以“面向未来,向美而行”为主题的第二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并发布《深化美育的倡议》。

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解读倡议书时指出,新形势下的深化美育工作,要围绕传播美育思想、拓展美育途径、改进美育方式展开,把美育放在与其他各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尊重美育规律进行美育、打破时空界限开展美育、涵养美育精神、重视美育的个性化、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全社会都来关心美育、以审美的态度拥抱生活是深化美育的广泛共识。

以下是《深化美育的倡议》全文:

东钱湖教育论坛深化美育的倡议书

2021年12月11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出台之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加强美育工作,美育工作呈现出新的景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传播美育思想,拓展美育途径,改进美育方式,东钱湖教育论坛于2021年12月11日以“面向未来,向美而行”为主题,就新形势下如何深化美育,举行了多场跨界美育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就深化美育发出如下倡议。

1.把美育放在与其他各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美育是通过培养人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操和审美气质的教育。美育使人优美,美育使人崇高。对个人而言,美育是对人格的完善;对民族而言,美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美育对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具有特殊意义。一个具有高度审美素养的民族,才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博大胸怀,引领人类文明的民族。但目前对美育工作仍然存在重视不够、观念陈旧、资源短缺、措施不力、收效不显的问题。要进一步加深对美育意义的认识,设立专门人员、专门经费和专门荣誉制度,把美育放在与其他各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2.尊重美育规律进行美育。美育与其他诸育有着内在的联系,又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特点。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基于情感,作用于情感,涵养人的情感。早在10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朱光潜先生也指出,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有深广真确的认识。要根据美育规律进行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发挥美育对立德树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打破时空界限开展美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无处不在,但一提到美育,很多人想到的只是学校教育,只想到美术课、音乐课,把美育窄化为美术、音乐教育,甚至把美育降格为技艺特长的训练。其实,自然中有美,环境中有美,生活中有美,艺术中有美,科学中有美,人性中更有美,美育存在的领域或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育无时不在,人们在交往时、工作时、休闲时,都有美的光芒在闪耀。美的广泛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审美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的局限,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以实施。要建立面向人人、全面渗透的大美育观。学校要把美育贯穿于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一切活动。

4.涵养美育精神。康德曾说过: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审美具有非功利性。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占有欲望、发乎于内心的纯粹的活动。与现实利益保持一定的距离,摒弃私心杂念,才真正有美。审美的非功利性决定了美育的非直接实用性。美更具有穿越时空、超越外在目的的力量。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人们认识到美的这种特性,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在功利主义颇为流行的情况下,超越功利之心开展美育,通过美育使人在名利纷扰之中超凡脱俗,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尤为重要。

5.重视美育的个性化。美是丰富多样的,审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非标准性,对于美的欣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不追求标准答案,恰恰相反,审美鼓励审美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鼓励反常理和反常规的思维。美在本质上是多元的,越是奇思妙想,越是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思想、作品,越是灿烂的美。美育不但不忽视和压制个性,而且鼓励每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

6.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和高级形式,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课程与活动。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媒体艺术等课程。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功能,更加注重综合培养,但目前的艺术课程与教学还主要是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艺术教育本质的理解,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沉闷。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十分必要:

美育要超越艺术教育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欣赏美、感受美和培养人文素养为核心;

美育要重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思维能力,探索以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为目的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美育要改变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彼此割裂的状况,将审美教育融入文学、史学、科学、技术教育之中,同时要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情怀进行文学、史学、科学、技术等的教育,互相渗透,相得益彰;要导入新兴的前沿学科和跨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育要改变教师对学生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提供多元学习选择,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局面。

7.全社会都来关心美育。美育既是政府的事情、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社会的事情,美育是人和社会终身教育的内容。要大力建设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具有重要美育作用的公共艺术空间,把审美活动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学校应与艺术场馆携手并进,积极开展馆校结合的艺术教育,让美育之花遍地开放。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美育,将美育融入所有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8.以审美的态度拥抱生活。美育既是知识的传授,情感的陶冶,更是生活态度的引导,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向美而行。在构建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美育体系过程中,在美育改革的实践中,增强课程审美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蕴含在各个学科中的客观规律之美、人文关怀之美、创造发明之美、探求真理之美;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美的环境、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从校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中,都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影响;在集体生活中,突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使学生从团结友爱的关系中、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和班集体活动中,感受到理解友爱之美、团结互助之美、乐群和谐之美、奉献崇高之美。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体验,感受熏陶,激发热情,激励人们以审美的态度拥抱生活、拥抱未来。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