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桥为“桥”,给世界递一张“中国名片”

发布时间:2022-05-16 作者:季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历史,镌刻奋斗者的身姿;时代,直书开拓者的拼搏。使命担当一直以来都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依托。新时代,奋进者没有辜负嘱托,他们架起中国桥,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2018年10月23日,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曾经,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历经6年筹备、8年施工,披荆斩棘,在伶仃洋上造出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如今,这一联通粤港澳三地的重要通道,更成为新时代的国家新名片,成为讲述美丽中国故事、联通世界、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之桥。在中国驻荷兰使馆推荐下,在众多大桥的建设者中,高星林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在访学荷兰之际,向世界再次递上了这张“中国名片”。

p29.jpg

“星火计划”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  图|“星火计划”微信公众号截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9年12月19日,高星林作为交通运输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国选拔公派访问学者,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下简称“TUD”)访学。此前,高星林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并在关键岗位上全程参与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高星林就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希望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将过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系统化梳理。“荷兰建造了世界第一条矩形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沉管隧道建造最多的国家之一,经验丰富。港珠澳大桥的参建单位就包括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其参与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过程设计及施工咨询工作,荷兰特瑞堡公司也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接头提供橡胶止水带等材料的制造和供应。我和TUD的合作导师马塞尔·郝托(Marcel Hertogh)教授就结缘于港珠澳大桥。”

来到TUD,高星林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开始了对超级工程复杂性管理的学习与研究。出国前,他已对访学内容进行了周密规划。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时期,高星林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兼计划合同部部长,有着很强的计划制定及执行能力。“工程师的思维就是以目标为导向,首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步骤,进而制定规划,最后有效执行。我将访学计划分解为12期,每一阶段都会把访学成果和下一阶段计划告诉我的推荐人和相关领导。”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高星林高效执行并超额完成了计划,产出多项成果。访学期间,他共完成一本19.8万字的著作、两篇学术论文和4篇调研报告,撰写了超过70万字的心得随笔及访学日记,由他牵头翻译的3本英文著作如今已合成两本中文书籍正式出版。

高星林赴荷兰访学没多久,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然而,他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还自行发起了“星火计划”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构建了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云分享平台。“星火计划”此后促成了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欧洲分委会的诞生,高星林被委任为首届会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的名字正源于此。将港珠澳大桥等中国超级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中国故事介绍给世界,像星火燎原般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今日中国之重大工程,是高星林发起“星火计划”的初衷。因为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讲话时“要用好管好大桥”的殷切嘱托。2020年春节前夕,全荷学生学者共同组织了一场春节联欢会暨新年论坛晚会,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参赞罗平在晚会致辞时对在荷留学人员的一番深情寄语激荡起高星林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尤其是演讲主题 “不忘留学初心,牢记报国使命”让高星林深受触动。“在圆满完成港珠澳大桥建设任务之后,有机会到国外访学,有机会把我们曾经的实践再次通过理论进行更全面的审视,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正因为机会难得,我更想多做点事情,不辜负国家寄予我的厚望。”就此,一颗火种埋入了高星林的心里。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荷兰,学校也转为在线授课。受疫情影响,加上长时间足不出户,当地很多中国留学人员产生了焦虑情绪,甚至是悲观抑郁。看到这一状况,年龄稍长的高星林觉得有必要做些事情,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将不利转化为相对有利,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我接触交流过很多博士生,包括国内在读和在外留学的,发现有个共同问题,就是这些博士生虽然做了大量课题及理论研究,但很多研究和实践结合并不理想,有的甚至脱离实践,脱离重大需求,研究成果很难应用于实际。所以我想把自己参与过的重大工程的经历和认识从实践角度进行系统介绍,帮助他们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20年4月6日,高星林写下了“星火计划”的第一份倡议书,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组建工作团队和志愿者团队。

“星火计划”的设想很快得到了响应与支持。2020年4月18日,“星火计划”首次活动在线举行,来自海内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校和9家海内外企业的150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参加活动。

之后,“星火计划”受到更多方面包括行业媒体的关注。“最开始参与的群体是来自TUD不同专业的博士生、欧洲其他国家大学的学生,以及国内高校相关领域的学生学者,后来逐渐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很多业界公司的工程师也都参与进来。”实际上,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高星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国际经验,到荷兰后的3个月里,他又访谈了当地的专家学者,这些经验和资源成为“星火计划”备受关注的基础。

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也带来新的需求与反馈。例如,希望通过活动共同研讨重大工程成功之道,引发更多新主题的讨论,推动重大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发展;希望举办英文讲座,将国内工程建设好经验分享出去;希望邀请国外学者分享国外的先进经验,等等。为此,高星林进一步调整并完善了“星火计划”。一方面是在内容设计上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科研6个维度来系统解读港珠澳大桥,将原来仅聚焦港珠澳大桥拓展为同时聚焦中国和国际上的其他重大工程;另一方面是形式上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士一同分享,包括后来邀请了国内很多重大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如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林鸣先生,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桥梁专家刘自明先生等。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更大范围地适应了海内外学生学者的需求,加深了他们对中国重大工程现状的了解,宣传了中国交通建设的成就,同时在将国外重大工程理论、方法和实践介绍给国内同行的过程中,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星林说。

为了不影响访学计划,高星林一直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筹备组织“星火计划”,自首次活动开始至2020年年底,共举办了18期国际学术交流云分享活动和3期国际学术交流沙龙活动,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50多所高校的博士生、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参加,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8万人次。

p31.jpg

2020年1月1日,高星林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

港珠澳大桥代表中国桥梁的先进技术水平,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自建设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2020年,港珠澳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IBC)首个“超级工程奖”。大会执委会认为,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极为庞大、极具复杂性与挑战性,在技术创新、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正是因为有港珠澳大桥的平台、品牌和故事,有国家欣欣向荣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巨大的中国交通建设成就作为坚实基础,我才有机会、有可能组织‘星火计划’,才能够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是对港珠澳大桥的认可,对中国交通建设成就的认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认可。”

“一方面,通过讲述港珠澳大桥和中国其他重大工程故事,宣传中国交通建设成就,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另一方面,也围绕中国超级工程的实际需求,分享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现认识和方法论的系统提升,为建设交通强国服务。”怀揣着港珠澳大桥这张“中国名片”,高星林向世界讲述着更加生动的中国故事。

“星火计划”架起了海内外交流之桥,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生都对这一平台给予肯定与期许。一位来自英国的资深工程师认为,“星火计划”为长期在海外工作生活的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最前端交通建设项目现状的绝佳机会,也提供了一个让世界通过国家重大工程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与更多业内人士探讨交流经验做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经历;一名留荷博士生表示,活动的开展为在欧洲的学生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创造了与海内外优秀业界前辈交流的机会,在疫情之下极大丰富了海外学子的求学生活,作为土木学子,他更是从中学到很多管理知识和工程经验;一名留学瑞士的博士生说,除了研究内容本身,各位主讲嘉宾也强调了工程师和科研人员要有初心情怀,尤其在大型复杂工程管理过程中,领导力和勇于克服挑战的决心同样是取胜的重要因素,这些工程管理经验对其今后的研究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星火计划”的忠实参与者,通过平台也向世界发出他们的声音。

深入的交流也促成了新的国际合作。这里有因平台相识结缘的师生,有共同研究的学习小组,有合作产出的论文及成果。借由平台发出社会调研考察报告,促成了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参与雄安新区智能交通研究合作;作为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中国专家,高星林通过平台招募志愿者团队,共同高质量完成协会重大项目组的中国事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位教授通过“星火计划”主动联系到高星林,希望将其研究的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引入中国市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TUD建筑学院的保罗·陈(Paul Chan)应邀在“星火计划”上分享了他关于巨型项目社会价值的相关研究,高星林回国后将保罗·陈的演讲内容整理成中文,发表在《公路》杂志上,这也是保罗·陈作为第一作者第一次用中文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重庆大学的一名学生也因此成为保罗·陈的博士生……伴随“星火计划”的推进,其价值也不断扩大延伸。

2020年12月19日,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欧洲分委会成立大会在线举行,此次活动与“星火计划”第18期讲座合并进行。如今,欧洲分委会拥有10多位来自世界一流高校和著名企业的海外学者,几乎清一色的海外博士,成为连接中国交通与世界交通、中国重大工程与世界重大工程的一个新的通道和桥梁。欧洲分委会也持续通过组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加入,为中国交通事业和世界交通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纵观人类文明历史,重大工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在新征程上,中国重大工程在世界舞台上承担起新的使命,用更好的方式让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走出去的“中国名片”,凝结着中国智慧,在世界民族之林,亦绽放光芒。

W020220516531767412509.png

左图:2017年,高星林(左三)带队检查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施工

右图:P31-2:在大桥施工现场和国际钢桥面铺装协会瑞士专家交流讨论

初心纯粹 可以致远

上大学时,高星林就对国内外各项重大工程的现实情况如饥似渴,特别想了解相关信息。后来学校相继开设多场关于大型工程的讲座,包括江苏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等,这些来自一线的分享给高星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就认为,作为重大工程领域的学生应该到实践中去了解重大问题。所以,我也在多所国内高校担任兼职(客座)教授,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一线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重大工程的系统认知。”

“但讲课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如果把经验总结凝练成文字,把有重要价值的外文书籍翻译过来,对社会、对公众都十分有意义。”访学期间,高星林牵头主持著作的《港珠澳大桥招标策划与实例分析》一书出版。这本书历经5年多的总结、归纳与提炼,是对重大工程管理理论发展与招投标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也包含了高星林和招标团队7年多的招标历程。

在港珠澳大桥经历了整整15个年头,让高星林感觉坚守不易,但很有意义。“其实国家和时代都需要长期扎根、沉下心来做事情的精神。如今看到港珠澳大桥,我问心无愧,内心更是有一份自豪感。”在访学期间,高星林访谈了很多当地学者,其中荷兰三角洲研究院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说的一句话令高星林非常感动:“国家要是多派像你这样的人出来就好了。”这位华裔学者认为高星林是实实在在研究学问、想以所知所学回馈国家的人。在高星林回国前,这位科学家还专门为他写了书面推荐信。“这更让我觉得,只要你在做事,别人是可以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初心的,他们就会愿意帮助你,而你的作为对他们也是一种正向反馈。我人生中得到过很多贵人的帮助,每个人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都需要得到帮助,我愿意将这种帮助传递下去。”

“星火计划”的成功,无疑是最好的证明。活动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助在外的留学青年,而且确实也得到了留学人员的积极响应,他们不仅热情参与交流,还主动承担起后期视频和文字等多项工作。青年人对知识的热忱、对祖国的热爱,都给高星林留下了深刻印象。“‘星火计划’的坚持,离不开中国驻荷兰使馆的关心关爱,离不开港珠澳大桥的平台效应,离不开各级领导、大桥建设者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志愿者团队的每个人,大家一心想把这项有意义的事业做成做好,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持续、良好的海内外反响。”高星林说。

阅读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译著也成为很多人“放眼看世界”的起点。但在学术研究的评价体系中,译著一直属于“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的范畴,译者凭借的是学术责任感,所追求的是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所获得的往往仅是学术界的口碑。

在访学期间,高星林牵头翻译了欧洲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三本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著作,目前已合成两本中文书籍——《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良好实践、经验教训与未来挑战》《与复杂性共舞——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与组织》(以下简称《与复杂性共舞》)出版。

复杂性管理在中国重大工程领域起步较晚,虽然这一话题被学术界所关注,但研究者寥寥。高星林希望可以通过《与复杂性共舞》一书,让学术界和业界能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重大工程的复杂性,以及重大工程价值工程的复杂性。

“在《与复杂性共舞》一书中,两位作者都是有着丰富工程经验的实践者,著作的成果正是建立在大量工程案例实证分析基础上对重大工程管理理论的探索。”高星林介绍说,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复杂性是其间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复杂性共舞》一书从实践、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欧洲重大工程案例进行了总结,从应对复杂性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解决办法,里面的很多观点与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不谋而合。这本书讲出了高星林的心里话。“此前我们只有实践,缺少理论依据,而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可以遵循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对于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极具参考价值,也能帮助我们建立驾驭复杂性的复杂性思维。”

在充分评估几本书籍的价值后,高星林着手牵头并组建团队进行翻译。翻译工作复杂而漫长,每一本书的英文原版高星林都看过4遍以上,期间做了8.6万字的读书笔记。“现在,我真的能够理解译者的不易,要减少或消除翻译痕迹,要信、达、雅,要具有广泛知识,要能充分了解其中涉及的文化、历史及项目背景,要将文字以国内读者更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还要反复与原作者进行核实、沟通,等等。”在译著收获的好评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译者的孜孜以求。

与复杂性共舞

在访学期间,高星林还对荷兰社会的创新力进行了广泛调研,他发现,虽然荷兰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但有限的资源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也促使荷兰人必须创新,在应变中求生存。正因如此,荷兰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治水、智能交通以及高新科技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荷兰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做到有效衔接。所以,高星林认为,荷兰在整体规划设计上的一致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谈到如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高星林认为,我国如今在交通先行方面已做得很好,但在综合交通融合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和协调,包括交通与其他行业领域的智能融合。此外,在设备及装备研发方面,核心部件还没有完全掌握。虽然国家在基础研究支持方面投入很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急功近利,越是需要静下心来沉住气开展科研攻关,才能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交通强国的内涵,也包含运营养护的部分,需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桥或重大工程的价值。“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跨海大桥调研时,接待我的5位专家里,有一位做了37年运营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我国则偏重建设人才,运营维护方面的人才比例非常低。如何提升我国在重大工程运营养护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基础研究、管理体系、人才储备和专注度、价值追求等方面同时着手。”高星林说。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重大工程复杂性的理解,高星林愈发感觉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2008年,在港珠澳大桥项目招兵买马之际,高星林放弃了当时颇为安稳的生活,到港珠澳大桥去接受更大的挑战。此前,他已积累了7年的工程一线经验和3年的交通行业管理经验。问其原因,他说:“我不喜欢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人生。”

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使高星林获得了在认知、思维、视野、格局等多方面的提升。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是高星林人生中最感荣耀和自豪的一段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港珠澳大桥赋予了我使命感,也赋予了我人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高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圆满收官和经历了大桥运营之后,高星林已离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为自己这段不平凡经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如今,他正在攻读清华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并转型从事新工作。他要通过坚持学习,不断跨界与融合,继续挑战超越自己的认知边界,并享受这种跨界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访学经历为高星林带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让他对“人”有了新的理解,“把人摆在事的前面,你才能做更大的事。”在新的赛道上,高星林依然选择与复杂性共舞,作为一位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士,以复杂性系统管理思维做“人”的工作,或许更值得我们期待。(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本刊记者 季昕)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5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