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广州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开发跨学科课程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发布时间:2022-07-06 作者:刘盾 连燕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何为湾区建座桥?”在原有六年级开设“大美大湾区”的主题课程框架下,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增设跨学科项目研究。在问题和任务驱动下,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了解桥的建设历史、结构等特点,还学习3D建模技巧,动手设计、制作湾区未来桥梁。

“连续两年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报告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于平均数。”天府路小学校长欧阳琪介绍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设置问卷调查,进行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呈现低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实施方式的吸引力不足,而学生对于小组合作、跨学科走班学习、项目式(任务式)学习等有极高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通过“玩转职业林”课程,认识自己;二三四年级学生通过“探秘植物界”等,认识自然;五六年级学生通过“大美大湾区”等,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为设计出学生喜欢上的课程,天府路小学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学校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设置一到六年级的12门主题课程。学校通过“自愿报名+课程中心推荐”方式,确定每期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招募5名本课程的核心组成员,负责课程的整体设计与优化、实施和评价反馈,年级其余教师均为课程执行者。

在“大美大湾区”跨学科主题课程中,教师先介绍项目发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了解湾区的地貌与桥梁的发展史、结构等,选择桥梁地址。学校设置外观地域、结构功能、3D建模三个研究点,让学生分组学习桥梁美化技能、绘制桥梁平面图、学习信息化技术制作桥梁模型。

其中,每个分组配置多名不同学科指导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教“3DONE”或“123D”软件的操作、算法流程图的绘制,科学教师教机械原理,美术教师传授绘画技能,数学教师教授长度测量、三角形的稳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撰写项目报告书。在相应导师指导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学习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设计小程序或实物,产出编程类或机械类成果。

跨学科课程如何实施?天府路小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驱动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情境—选题分组—设计与实施—改进与展示”过程中,进行基于问题、任务驱动的项目式学习。学生按年级,逐级参与跨学科年级主题课程学习,一二年级进行体验式学习,三四年级进行任务式学习,五六年级进行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运用。”欧阳琪强调,跨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根据个人学习兴趣、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分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同时,学生需依据学校课程评价基本方案,以“小程序+报告书”“实物+报告书”等形式参加评价、展示,获取相应学习成绩。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天府路小学还在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上下功夫。学校将全学科阅读安排在假期主题课程的前置阅读中,并将博物馆研学设计进课程内容中。学校还借助主题研修手册和信息化技术,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方式中快乐学习。

实施跨学科年级主题课程3年来,天府路小学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状态,自发参与探索新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程的研发、实施中,角色也转化为学习活动设计者、学习内容策划者和学习关系构建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连燕纯)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