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图书馆雕塑艺术的功能探析——以欧洲国家部分图书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18 作者:曹雄 康琼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摘要]以书为媒介、以服务为主旨的图书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更能直接从感官上激发读者和游客的求知欲,并对观者产生美育影响。极具感染力的环境营造就有必要考虑雕塑艺术的运用。笔者以欧洲国家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实地考察为依据,分析、归纳雕塑艺术在图书馆中的多项功用。

[关键词]图书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环境艺术

各国图书馆的环境空间受到社会与历史背景影响而独具特点,雕塑艺术作为建筑艺术与环境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图书馆的艺术性、文化性、功能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雕塑艺术在图书馆的灵活运用具有美化环境、吸引读者、宣扬理念、传播文化、带动实践与启发创意等众多功能。然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为了体现各自的宗旨,所选用的艺术风格也截然不同。

image.png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豪华大厅

一、美化环境

在欧洲,古典主义是一种经典艺术文化,也是追求唯美的文化。许多图书馆从建筑、家具、装饰到书籍装帧、藏品展示都广泛运用古典装饰样式来美化环境。古典风格中,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最为华丽,所以贵族阶级和宗教机构通常选用这些形式装饰自己的建筑。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图1)和捷克布拉格的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都利用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浮雕形式来装饰建筑,是追求审美功能的极端体现。[1]在图书馆的房檐、门楣、墙壁、书柜边角以及扶手等位置均有体现,浮雕装饰再附上金漆,配上巴洛克式的天顶壁画,使建筑备显华丽和豪气,制造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每一位观众都会被这种美所打动。 

image.png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神学大厅

二、表达政治与宗教思想

欧洲贵族运用罗马式、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还有另一层深意,旨在向观者表达他们对胜利、权力、财富及信仰的掌控。尤其罗马式纪念雕塑善于构建出威严肃穆的人物形象,巴洛克雕塑的动感与戏剧性效果都能为贵族阶级与宗教机构制造神秘感并树立威信,引发观众的敬畏之心。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和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都广泛运用了这两种雕塑形式。作为宫廷图书馆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在大厅内以中心对称的方式排列若干王公贵族的罗马式纪念雕像,大厅中轴线中央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威严的雕像,就连楼梯的窗口都用重要人物的胸像来装点。雕塑与书架辅以罗马式改良科林斯柱式,所有这些巴洛克与罗马式艺术的组合充分渲染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对人类文明的高度占有。

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宗教信仰,都有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雕塑作为一种直观、立体、可触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协助阐明思想。历史上宗教对于不识字的信众传达教义主要依靠的便是艺术手段。隶属于捷克国家图书馆的斯特拉霍夫修道院神学图书馆便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图2),在神学大厅地面右侧用一尊晚期哥特风格且表情丰富的木制雕像圣约翰福音来传播思想,雕像不仅作为宗教内容典型人物形象出现,渲染了宗教故事的戏剧性色彩,还起到补充大厅构图完整性及丰富表现形式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三、传承地域历史文化

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专业文化的集散地,如果能够顺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选用直观、独特的传播方式,能更好地发挥传承文明、弘扬文化、展示历史的功能。雕塑的形式本就有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比如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古希腊表现运动员与战士的雕塑,中国的陶瓷工艺、陵墓雕塑和佛教雕塑,法国、意大利的古典雕塑,俄罗斯的现实主义雕塑等,都能够很好地展现地域与历史的文化特征。一些图书馆利用独特的雕塑艺术形式,侧重展示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图书馆整体设计中大量运用具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雕塑形式,使建筑本体具有了文化传承与展示功能,不同时代的观众都可从图书馆的外观上获取历史信息。

image.png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图3),它结合了俄罗斯最典型的艺术风格——社会主义特色和现实主义风格,形成了一种受法国、意大利的古典主义影响,融合了斯拉夫人粗犷大气的性情,兼具苏联时期为政治服务的宗旨的独特形式。20世纪初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实施,在列宁的指示下,苏联人民委员会在1927年-1929年间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图书馆设计竞赛,并实施了设计方案,参赛作者们结合了苏联纪念碑形式和新古典主义形式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了列宁图书馆(如今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这一成功的作品。[2]

图书馆正门前方是典型的苏联写实风格纪念雕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雕像。雕塑底座的设计形式也颇具特色,结合了古典柱式的外形和莫斯科河沿岸风景为内容的浅浮雕创作。图书馆主体外墙用圆雕和青铜浅浮雕进行了丰富的装饰,浮雕内容包含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作家的形象,有阿基米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罗蒙诺索夫、达尔文、普希金、果戈里,等等,图书馆选用的这些杰出人物均属于1918年列宁纪念碑宣传计划所拟的人物名单。楼顶圆雕内容与主门门廊上方的高浮雕门楣内容相似,均运用了工农大众的人物群组造型。图书馆第三阅览室的西侧中央位置伫立着一尊大型的列宁坐像。此处的列宁像同样是受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雕塑项目“列宁阿纳”(Лениниана)的影响,是《列宁-领袖》雕像类型学模式发展中一个重要现象。[3]这一系列的雕塑首先传达了新兴苏联政权的社会主义理想、对领袖的崇拜和大国崛起的心态,使艺术成为教育和宣传的工具,让无产阶级成为主要角色,结合政治、科学、文学、艺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形象,构成苏联社会主义特色现实主义风格的图书馆艺术形式。

image.png

匈牙利国家图书馆一楼入口

匈牙利国家图书馆则在一楼位置利用实物、雕塑、照片、挂毯等展示图书馆的历史文化。在还书处用缩小的书籍模型和包装工艺制作纪念品。一楼楼梯两侧的雕塑是两尊身披豹皮、与野兽为伴的马扎尔人(图4)。受过苏联影响的匈牙利人利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真实还原了粗犷、强壮、善战的马扎尔先人,这是用最直观的形象为观众讲述匈牙利人的历史文化。雕塑有效地运用在宣传匈牙利民族文化和图书馆文化上,并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职能范围。

四、传播新理念、展现新形式

现当代图书馆的理念是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展开的,而当代雕塑已将传统定义延伸至“泛雕塑”艺术。当代雕塑分为公共艺术和架上雕塑两类,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环境使用的雕塑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当代雕塑与以往雕塑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广泛性,社会生活中的任何材料都可以被用来制作雕塑;二是表现形式多元化,打破了过去以具象为主流的表现形式,融合了现代构成理念,抽象化、平面化、观念化、科技化等都成为纯粹而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三是功能多样化,在传统以美化环境、传播意识形态、文化传承为主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教育、互动、娱乐及更广泛的功能。雕塑艺术形式在图书馆这样的机构中也呈现出当代性,展现了当代开放、自由、多元、科技化、人性化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审美功能,同时还通过科技感、幽默感、观念性去吸引读者、激发创意、提供实践机会以及传播新的理念。

image.png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入口处公共艺术

位于捷克国家图书馆对面的布拉格市立图书馆,就是一座独特的现代风格公共图书馆。入口大厅中央便是一件以书叠垒而成的桶形装置艺术作品,这也是一件拥有互动功能的公共艺术作品(图5-1、图5-2)。作品的主要特色是书籍的叠垒结合内部的镜面制造出空间无限延伸的视觉错觉效果,为观者制造出书籍无止境的震撼感。图书馆内部包含了许多精心的细节设计,玻璃窗、落地灯、休息凳、沙发都包含工艺设计,漫画区还用金属工艺制造出卡通形象的对话来制造幽默的气氛。雕塑方面兼具传统与现代,在音乐区展柜摆设了写实雕塑形式的音乐家的纪念雕像,而在公共阅览区的半空中悬挂着一个醒目而轻松的公共雕塑作品:库尔特·葛鲍尔(Kurt Gebauer)1981年创作的“游泳2号”。市立图书馆不仅展示现代艺术作品,同时还设有体验专区,为大众提供电脑、3D打印设备、数字游戏模块进行模型制作实践和游戏体验,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操作这些设备制作自己的模型,区域服务人员可以提供指导,这是当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实际体现。市立图书馆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实现了展示、互动、实践、启发、教育等多维度功能。

在传统的艺术理念中雕塑是为建筑服务的,而在现代艺术的理念中,建筑本身便是一个现代造型的“雕塑”。它同样需要考虑自身的造型特征、材料特性、色彩搭配、与环境景观的融合以及传达作者的设计理念,所以艺术门类的界限在逐渐模糊。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从建筑本体到内外公共设施都运用了现代设计理念(图6)。受新艺术运动和包豪斯风格的影响,图书馆的设计更注重简约化和实用性,所以建筑自身、门口公共座椅、路边的标识牌并没有繁冗的装饰,可以说建筑及配套设施自身便是一个简约的现代雕塑,同时还兼具实用功能。这样的案例还有挪威文纳斯拉图书馆、奥斯陆德切曼斯克图书馆,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奥地利格拉兹大学图书馆,等等。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图书馆入口处喷泉雕塑的运用也特别值得一提,其不仅可以为环境增添活力,还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image.png

布拉格市立图书馆入口处公共艺术内部角度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图书馆建设中雕塑的运用发挥了多元的功用,其广泛运用体现出审美性、观念性、时代性、地域性、主题性、标识性、创意性等特征,运用的形式与内容也在随着时代、地域和图书馆性质的变化而转变。在未来的图书馆建设中,从整体考虑、灵活运用雕塑艺术形式,会使图书馆更具文化特色和开发空间,也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作者曹雄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工艺美术学院博士;康琼琼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本文系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课题“中蒙俄二十世纪纪念碑雕塑发展研究”[编号:NJSY22592]阶段性成果。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image.png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The State Hall of the 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 [EB/OL].https://www.onb.ac.at/en/museums/state-hall/the-state-hall/about-the-state-hall. 

[2]Росси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EB/OL]. http://www.rsl.ru/ru/s1/s13478.

[3]Бурганова М.А., Портрет и символ. Монументальная скульптура России в ХХ веке[M]. М: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художеств,2012.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7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